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是写在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生产一线的话,是塔里木石油工人光荣与梦想的写照。
5月31日,“高质量发展看能源”采访团来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陆上油气增储上产潜力最大的盆地之一,深埋超过6000米的油气,占我国总量的60%以上,约占全球的19%,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和南疆首要气源地。然而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勘探难度极大。面临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塔里木油田不断探索,突破超深层效益勘探开发极限。
富满油田富源联合站。陈礼兵 摄
茫茫大漠,骄阳似火。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了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境内的富满油田富源联合站。据了解,该站于去年11月5日成功投产,标志着富满油田实现规模效益开发。
富满油田位于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油藏普遍埋藏在地下7500米至10000米的超深层,油气资源量超10亿吨,是我国最大超深油田,具有世界罕见的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特点,油藏认识和识别极其困难。
为了让油气奔出大漠,塔里木油田在去年2月启动富源联合站建设,新建年处理原油200万吨、日处理天然气200万立方米的油气处理装置,并配套建成220余公里输油气管线及相关辅助生产装置,为2025年建成年产油气产量500万吨的超深大油田提供有力支撑。
在富源联合站主控室,站长马金龙介绍,富满油田富源联合站是塔里木油田超深层油气规模效益上产工程之一,也是富满油田产能建设的核心工程项目。今年,富满油田投产63口新井,含油气范围不断“西延、东扩、南进、深拓”,油气储量保持高峰增长。近四年来,富满油田已收获千吨井9口、百吨井150口,成为油田原油上产的“顶梁柱”。
西气东输第一站员工在场站内精细巡检。王成凯 摄
31日下午,记者来到了西气东输第一站。该站于2004年建成投运,被称为“塔里木油田的心脏”。
克拉2等气田的发现,直接促成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第一站主要负责28个油田生产天然气的集中计量外输,年输气能力400亿立方米,承担着油田85%以上的天然气外输任务。
站内,一台巡检机器人正在对低点的天然气泄漏进行检测,有效降低站内员工的工作强度,员工站内巡检次数从以前的每天6次压缩到现在的2次。据了解,该站不断推进场站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激光甲烷遥测仪、智能巡检机器人、全自动阀门等设备的运用,让集输气工作全流程智能化升级。
同时,在绿色低碳方面,该站开展了压差发电工程。西气东输第一站站长梁士佳介绍,“我们在轮固线,设立了一台压差发电机组,可以实现轮固线压差转化为电能,电能则可以输送至轮南原油站,进行泵的消耗。”这样不仅实现了碳的零排放,还实现了新能源的利用。
截至2024年3月,塔里木油田累计向西气东输管网输送天然气超3500亿立方米,无一时短供,无一日断供,保障了15个沿线省市、120多个大中型城市4亿多居民生产生活用气。
油气勘探在沙漠腹地要想大范围展开,首先要攻克沙漠这个“拦路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一条500多公里的零碳沙漠公路,其中沙漠路段400多公里,是世界上贯穿流动性沙漠最长的等级公路,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条“沙漠绿色走廊”。
1995年,塔里木油田打通了盆地南北交通的阻隔,塔里木沙漠公路全线通车。
2003年,塔里木油田实施沙漠公路绿化工程,将436公里长的林带栽种在公路两旁,每隔4公里就会设置一个水井房。108座水井房日夜抽水浇灌,让2000万株抗旱耐碱沙生植被深深扎下了根,据测算,生态防护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2万吨,负碳部分可中和过往车辆碳排放。
水井房夫妻守井工王亚斌、魏亚丽正在光伏电站旁整理灌溉管道。乔佳新 摄
在12号水井房,53岁的守井夫妻魏亚丽、王亚斌主要负责分段浇水、清理公路两旁垃圾以及清洁太阳板等工作,为了维护这条绿色通道,他们需要常年驻守这里。水井房周围,种满了红柳、胡杨、沙枣防风固沙的沙漠植物,经过夫妻俩多年的守护,这片“绿苗苗”已经根深叶茂,与之前的满目黄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亚斌说,“去年,水井房装了发电设备,沙漠里竖起的两块大板子吸收阳光,向水井房输电,我们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塔中采油气管理区生产办副主任马强介绍,2022年新建的86座光伏电站分布在436公里生态防护林带,总装机规模3540千瓦,年发电量可达362万千瓦时,产生的电力可满足生态防护林每日灌溉所需,沿线植被彻底告别柴油机发电灌溉历史,实现公路全线零碳排放。
436公里长的绿色防护林犹如一条巨龙,成为阻隔流沙湮没公路的坚实屏障,守护着中国油气能源运输的动脉。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