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大模型开源战略的阿里云,不仅仅是想做AI“卖铲人”,而是更希望基于开放的生态,提供AI时代的“水电煤”,他们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呢?
每经记者 叶晓丹 每经编辑 陈俊杰
云计算市场头部效应进一步加剧。
5月13日,国际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最新云计算市场追踪数据报告,2023年,阿里云在亚太地区云计算IaaS市场(基础设施即服务)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2.2%。排名第二的为亚马逊AWS,份额为16.5%。第三位为微软Azure,份额为16.1%。
数据显示,云计算厂商前三位占据了过半市场份额。同时,阿里云、微软及谷歌份额上升,进一步提升了市场集中度。
在AI浪潮下,阿里云在过去两年来动作不断。2023年初和2024年初,阿里云都放出了“大降价”的大招,而在2023年底,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更是为阿里云确定了“AI驱动,公共云优先”战略。
5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最新季度业绩显示,阿里云季度收入增长3%至255.95亿元,其中核心公共云产品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AI相关云产品实现三位数增长。同时,阿里云持续保持盈利,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45%至14.32亿元。
而眼下,阿里云除了自身研发大模型技术底座和应用外,也推出了阿里云百炼等平台,为开发者提供多元的模型选择。在整个生态体系中,如今的阿里云搭建了大模型应用入口,又提供了调试大模型的“铲子”,AI是阿里云下一个十年的驱动器吗?
IaaS作为云计算的基础层,提供了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和网络服务。2023年7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3)》显示,2022年,IaaS市场收入稳定,规模在2442亿元,增速达51.21%。阿里云、天翼云、移动云、华为云、腾讯云、联通云占据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前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阿里云于2023年和2024年初的两次大降价中,涉及到的不少核心产品就包括IaaS层产品等。
通过大降价刺激用户使用云计算,从而带来规模效应,是阿里云推动大降价的主要意图。“阿里云降价并非短期市场竞争行为,而是一个长期战略选择,这是公共云的商业模式决定的”。
今年2月,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表示,云计算是一个具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商业模式。阿里云为数百万客户提供一个可复用的全球云计算网络和资源池,用的客户越多,供应链采购成本、均摊研发成本和资源闲置成本就能不断降低。因此,用阿里云的客户越多,规模越大,云的价格就会越便宜;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的红利就会持续被释放出来回馈客户。
海外市场上,亚太地区成为全球云服务商争夺的焦点。中国信通院报告介绍,根据麦肯锡等研究机构的数据,目前美国企业上云率达到85%以上,欧盟企业上云率也在70%左右。亚太地区虽然目前整体上云率不高,但在政策推动和数字化转型的作用下,云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近两年,阿里云也加大了海外市场布局。阿里云方面披露,出海也成为推动阿里云增长的一项动力。阿里云在全球30个地域开放89个可用区。近年来,阿里云在海外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5年超20倍。
过去一年,AI成为云计算市场的主旋律。
4月底微软最新公布的2024财年截至3月31日的第三财季业绩显示,该季度微软云收入为351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上线Azure OpenAI的Azure和其他云服务增长31%。在Azure增长中,有7个百分点与AI相关,高于上一季度的6个百分点。
美西时间5月13日(周一),OpenAI宣布,推出名为GPT-4o的新旗舰AI模型,GPT-4o最快可以在232毫秒的时间内响应音频输入,几乎达到了人类的响应水平。
而国内云计算厂商在AI方面也在加码布局。
5月9日,阿里云正式发布通义千问2.5,公司称通义千问2.5模型性能全面赶超GPT-4 Turbo。5月14日发布的财报显示,阿里云AI相关收入增速加快,季度内持续录得三位数的同比增长。这一增长来自广泛的行业,其中既包括基础模型公司、互联网公司的模型训练及推理服务需求,也包括来自金融、汽车等行业的AI模型应用需求增长推动。
2023年底,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更是为阿里云确定了“AI驱动,公共云优先”战略。
据《财经》此前报道,在中国市场,目前除了互联网企业,大部分机构仍较少使用公共云。政府、金融、电信、制造等传统客户是当下中国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这些行业出于政策监管和数据安全的因素,仍然倾向把业务部署在私有云或是自建机房中。
但对于押注公共云的阿里云而言,当前的AI浪潮,或许会带来一波新的变化。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此前发布了《“人工智能+”时代公共云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报告,提出公共云是破解我国AI+时代算力“供不上、用不起”瓶颈问题的重要抓手。
新华社报道指出,随着AI大模型规模化应用,支撑海量用户频繁使用所需要的推理算力成本也将急剧上升,尤其是多模态大模型对于算力的消耗将远高于文本类大语言模型。算力成本是限制大模型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小型AI企业往往难以通过自建算力设施解决训练和推理算力需求,因此算力租赁需求旺盛。公共云可以多路复用,通过多租户使用同一套计算资源大池,削峰填谷,显著提升硬件资源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
为了做大规模化效应,今年以来,阿里云除了大降价之外,也在通过直播间卖云等多种方式触达更广泛的群体。
对于近期AI大模型开源和闭源的争议,阿里云CEO周靖人表示,模型之上的应用和创新非常多,不能仅仅局限于使用某一款闭源的框架或者说只能对接某一个形式。
在他看来,不管在PC端还是手机端,大模型可以适配各种各样的场景,能够快速搭建更加复杂的业务,而这需要一个非常开放的开源生态去对接,全球开发者以及全球企业都在拥抱这样一个体系。
阿里云在大模型方面的技术探索,除了提供终端的大模型应用外,还提供了开源模型和平台。
“当下企业应用大模型存在三种范式:一是对大模型开箱即用,二是对大模型进行微调和持续训练,三是基于模型开发应用,其中最典型的需求是RAG,以企业数据对大模型进行知识增强。”周靖人介绍。
坚定大模型开源战略的阿里云,不仅仅是想做AI“卖铲人”,而是更希望基于开放的生态,提供AI时代的“水电煤”,他们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呢?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