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新能源车主频频吐槽“续保难” 险企“一刀切”拒保不可取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4-01 20:51

    每经评论员 涂颖浩

    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推出已经两年多,续保难、续保贵问题在一些地区仍然突出。日前,每日经济新闻在《新能源车“一年跑2万公里也拒保?”业内:一半营运车按私家车投保,拉高整体费率水平》一文提及,由于营运车按私家车投保的情况很多,一些地区保险公司采取“一刀切”按行驶里程拒保。报道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广泛讨论。

    新能源车“续保难”,究其根本,在于新能源营运车按私家车投保的情况多。根据行业数据,有一半营运车实际上是按私家车投保的。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一刀切”拒保的做法背后,可能有几大原因:一是保险公司对车辆真实性质的识别能力不足,以往承保的这类新能源车出险率水平偏高,拉高了整体的运营成本;二是如果承保这样的新能源车,保险公司可能面临不少“麻烦”,即便能够识别出所谓的“私家车”实际用于跑网约车,但若按照营运车涨费可能车主并不容易接受;三是承保后,未来理赔中产生的纠纷也会增加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

    保险公司承受着经营压力,对风险进行筛选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陷入“无保可投”的困境,潜在的风险该由谁来承担?

    笔者认为,“一刀切”拒保的做法看似简单易行,却并不可取。

    首先,保险公司区分家庭自用车和网约车的性质并非难以做到。近年来,财险业积极探索承保环节提升对车辆真实性质的识别能力,通过准确区分不同用途的新能源车,优化定价机制。如推出多元化的定价策略,以达到低风险用户保费更低,高风险用户有产品可选的目标。对于注册过网约车等新能源车主保费会上升的问题,也有业内提出“保费过高的部分由网约车营运平台来负担”的建议,这既能解决保费与风险不对应的问题,同时又不会造成社会问题。

    其次,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险企还可以通过风险减量发挥风险管理功能。比如,有的保险公司主动管理风险,实现对营运车辆不良驾驶行为、车道偏移、跟车距离不足的及时预警。针对新车、新手、新能源“三新”用户提供陪驾、驾驶行为测评等安全教育服务,引导车主主动改善驾驶风险状况。这些风险减量的举措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保险公司经营从以往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服务提升新能源车主的获得感、安全感。

    最后,打铁必须自身硬。保险公司还需不断提升整体的运营能力,加强与车企、科技公司等多方合作,在新能源车险这一新兴市场沉淀下来,静待市场花开。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红米暂无红米汽车计划

    下一篇

    中航西飞:3月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