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卷价格,卷技术!储能赛道“异常热闹”,专家:企业需保供控本,提高抗风险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3-20 17:14

    每经记者 董天意    每经实习记者 苗诗雨    每经编辑 裴健如

    “2023年被称为工商业储能发展元年,这条赛道异常热闹,但行业发展的种种矛盾也逐渐凸显,比如光伏组件打起了价格战,‘绿电’就地消纳难,电芯领域结构性过剩等。”日前,美克生能源董事长魏琼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

    2023年,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86.5GW,同比增长45%。但另一方面,储能市场也出现低价、无序竞争的情况,释放出产能过剩、企业加速洗牌的信号。

    储能行业如何健康发展,值得每一位参与者深思。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期间,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告诉记者,中国储能企业需未雨绸缪,调整生产计划,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魏琼也表示,储能行业不是一个拼价格的赛道,拼价格的结果,将是行业的不健康发展。“卷价格,大家没办法赚钱,可能会用B类电芯,结果是电池两年报废。这样卷价格,行业是不会进步的。”魏琼坦言。

    一味“低价”竞争不可取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294.1GW,中国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为83.7GW,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为32.2GW,同比增长196.5%,占储能装机总量的38.4%。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储能产业迅速发展。然而,装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大型储能项目和工商业储能项目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苗诗雨 摄

    根据多个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储能系统中标的均价波动下降,截至2023年12月已经跌至0.79元/Wh,与2023年年初相比近乎腰斩,部分项目招标报价还曾出现过低于0.6元/Wh的情况。

    一位储能行业业内人士曾向记者表示,2023年储能系统出现的低价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参与竞标企业通过预判明年行业会降本,从而出现的预支降价的行为。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长刘亚芳表示,目前大多数新质生产力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尚缺乏针对性成本价格政策或市场回报机制。应当对新型储能和各类灵活性调节资源给予相应的价格机制。

    魏琼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能市场端需要避免过分压低价格,应该注重质量和合理利润,以确保长期运营稳健。

    产品仍是储能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储能行业出现的低价竞争,一定程度受到了产能过剩的影响。

    以2023年情况为例,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储能行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50%左右,下半年出货放缓。此前记者通过采访储能业内多位人士也了解到,产能过剩的情况客观存在于行业之中。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苗诗雨 摄

    “储能行业价格竞争到这么低的区间,我认为是供应远大于需求。新进企业为了生存,它必须报低价以获取订单。”南都电源国际营销中心副总裁戴毅向记者表示。

    不过,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储能系统价格在经历2023年一路走低之后,储能价格已跌至谷底,2024年前两个月储能系统价格略有回升。2024年2月数据显示,2小时锂电池储能中标均价从2023年12月的792.04元/kWh回升至836.68元/kWh。

    而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测,到2024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有望达到53GW左右;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有望达到78GW左右。两年内,新型储能的装机目标总量还将再度扩张。

    在此背景下,业内多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回归储能系统的应用本质,行业发展需要安全、可靠、高效率的产品。

    戴毅告诉记者,不论是在海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储能公司都应当快速调试其产品,以确保效果达到理想状态。这一环节对于储能公司来说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关乎储能配套项目投入运营后的整个生命周期使用体验。

    而从数字化在储能系统的应用角度上,魏琼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称:“工商业储能的难点主要体现在技术复杂性和数字化应用,当下系统应用,还需要专注于解决这些难题,并通过数字化提升收益和效率。”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工商银行:业绩说明会定于3月28日举行

    下一篇

    国务院: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地下水超采地区应当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项目建设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