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浩 每经编辑 段炼 张海妮
网红蛋糕店“熊猫不走”近日被曝全国停业。3月16日,熊猫不走官方微博发消息称,3月15日,公司创始人杨振华失联,近千名员工三四个月工资未发,社保公积金断缴,钉钉公司群突然解散。网传截图显示,杨振华称,公司资金链断裂,欠薪负债,公司停业,个人破产。截图真实性获公司员工确认。
3月18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熊猫不走”惠州总部实地探访。记者看到,公司位于惠州市帝景国际商务中心的办公室大门紧锁,有十余名员工在走廊上与有关部门人员交涉,试图进入办公室取走个人用品。一名员工表示,她被拖欠了3个月工资,公司今天(3月18日)发了1000元,但不是以工资名义发放。她说,她正打算申请劳动仲裁。
曾经年营收超8亿元、三年布局20多城的“熊猫不走”,何以走到停业欠薪?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浩 摄
网红蛋糕店被曝全国停业
创始人称公司资金链断裂
3月16日,网红蛋糕店“熊猫不走”官方微博突然发布了一则消息,“大家好,我是熊猫不走的一名普通员工,3月15日,熊猫不走创始人杨振华失联,近千员工三四个月工资未发,社保公积金断缴。截至发文前,老板本人依旧失联,钉钉公司群突然被解散,迫于无奈,只能网络发声”。
“熊猫不走”的运营主体为惠州市叮当熊猫烘焙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烘焙电商品牌。公司称,“熊猫不走”以自主创新的“产品+服务”模式,通过线上下单,熊猫人免费送蛋糕上门,提供跳舞、魔术等表演,致力于“让你的家人更快乐”。
公司官网一篇发布于2021年10月的文章显示,“熊猫不走”不久前完成B轮亿元融资,曾获得头头是道、XVC等机构投资,目前累计卖出600万个蛋糕,年营收超8亿元,平均复购率达50%—60%,进驻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24座城市。2021年12月,公司入驻上海。
熊猫不走的创始人为杨振华。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2020年1月发布的一篇文章显示,杨振华自称从17岁在深圳街边卖报纸开始,多次连续创业,跨越了很多行业。“但这一次,是真正让我感到骄傲、自豪的事业。不是因为我们连续高速增长的业绩,也不是因为我们两年之内把公司做到多少个亿。而是过去做的任何行业,其实都是零和游戏,我们多卖一些,同行就少一些,对用户对社会来说,有没有我们是一样的,选择我们跟选择同行是一样的。而这一次,我们得到了数以万计的用户好评。”文章称。
网传截图显示,杨振华称,由于其对疫情、政策、市场的错误判断,公司资金链断裂,欠薪负债停业,其个人面临破产的局面;这两年多来,其倾尽所有车房抵押,借给公司两千多万,让法人(应为法定代表人,编者注)姚秀华也借贷七百万给公司。“万分愧疚,由于之前已是倾尽所有,我个人也无力偿还债务。”杨振华表示。一名公司员工向记者确认了该截图的真实性。
实探:公司惠州总部大门紧锁
员工考虑申请劳动仲裁
3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了“熊猫不走”惠州总部实地探访。公司总部位于惠州市惠城区帝景国际商务中心2座22层,一出电梯即是“熊猫不走”的品牌广告,走廊两侧贴满了“熊猫不走”的宣传语——“上市,成为行业第一,让优秀的小伙伴实现财务自由”等字样张贴在墙壁显眼的位置。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浩 摄
记者注意到,该楼层的办公室已经全部大门紧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浩 摄
记者到达时,正有十余名员工在跟有关部门人员交涉,他们试图进入办公室取走个人物品。一名员工表示,该处办公室从3月16日开始关闭,她被拖欠了3个月工资,有员工被拖欠了8个月工资。她说,自己正准备申请劳动仲裁,但需要进入办公室拿走个人物品以作为证据。
对于公司的资金问题,该员工表示:“我们只是基层员工,之前在正常上班,公司资金的问题不清楚,我们也不了解。还留在岗位的都是个人选择,现在工作也不好找,以前熊猫对员工还可以,待遇很好,老员工都会留在这里。”
现场一名员工告诉记者,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已经有一段时日,刚开始是拖欠十天半个月,慢慢变成拖欠一个月,再后来变成拖欠两三个月,直到最近突然宣布停止运营。
另外一名员工表示,现在主要的诉求就是拿到工资,考虑申请劳动仲裁,“社保两个月没交了,公积金四个月没交了,仲裁那边让我们来拿工牌等证明材料”。其介绍,上周五(3月15日)有供应商前来讨要欠款,高层还曾安抚员工,让员工正常上班。
除公司员工外,不少“熊猫不走”的消费者也面临着损失。在一个消费者维权群里,多名消费者发起了对“熊猫不走”的投诉,试图让平台返还未消费的余额。此前,“熊猫不走”曾推出会员卡,其中最受欢迎的是499元的储值卡。记者看到,维权群里多名消费者申请退费金额为499元。
前高管:公司盲目扩张
资金链一直紧张
曾经年营收超8亿元的“熊猫不走”,何以走到停业欠薪?
3月18日中午,“熊猫不走”联合创始人、前高管肖辉(化名)向记者表示,疫情之前,公司只把业务扩张到了国内10个城市左右,广州、成都、长沙等消费类的城市一直都在盈利。“其实我们当时算过,有些城市一年盈利200多万(元),10个城市就有2000多万(元)。”肖辉认为,问题出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并且这些城市还是疫情期间进入的,这就是在盲目扩张。
2020年,肖辉离开了“熊猫不走”。“疫情期间,本来公司也没怎么运营,我就离开了。另一方面,在经营理念上,我们之间还是有些差异,我觉得还是要稳扎稳打。我们都是一个草根团队,一下子做那么多城市,我们的人力等各方面其实也有点跟不上。”肖辉表示。
“其实你是一直在撑那三年欠下的债,总有一天你撑不住了。”对于公司为何突然资金链断裂,肖辉认为,预期中消费的爆发式复苏并没有到来,公司经营上的隐患在疫情期间就埋下了。
肖辉多次提到,“熊猫不走”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走到今天这一步,他感到非常可惜。他说,公司很难恢复运营,他们也在协调,让公司给员工开好离职证明。
据新京报,杨振华3月18日回复记者采访时否认“失联”,称在筹钱给员工发工资,目前拖欠薪资、供应商货款、消费者储值卡共计约6000多万元。公司运营恶化主要源于疫情期间盲目扩张,银行抽贷及投融资停摆。对于公司重启,杨振华称已有方案在谈。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3月18日下午,记者多次通过电话、短信联系杨振华,但未能联系上。
记者|陈浩
编辑|段炼 张海妮 易启江
校对|刘思琦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