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智能制造是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路径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2-24 14:02

    在他看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智能制造是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每经记者 刘旭强    每经编辑 刘艳美

    “时代不一样了。”12月23日,2023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感慨,在工业化后期,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跟原有的工业化有根本区别。其中要义是,要拥抱新技术、拥抱数字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他看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智能制造是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智能制造将起到根本性变革作用

    朱森第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特征,是融入了高新技术,使产业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一个高效、绿色、智能的产业体系。这个产业体系,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以及可持续性。

    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产业的发展,需根据每个城市自身的资源禀赋、人文地理、产业基础来形成特色和优势。朱森第注意到,都市往往把制造中间的生产环节放到都市外边,而把制造业前头的研发、设计、创意,以及后边的销售、物流等轻资产、高技术、知识型的产业环节放到都市里。

    这样看来,智能制造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非常重要的路径,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国民经济各方面转型的支撑。

    “智能制造不是一个单项技术,也不是智能制造的某个产业,也不是制造业的某个模式,应该是制造业根本变革的先进生产方式。”朱森第强调,智能制造的生产方式既包括对生产力的变革,也包括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形成能够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的制造系统。

    朱森第提到,制造业的很多新模式、新业态,通过智能制造得以加快发展。

    以机器人产业为例,“这几年我们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产量已经到了44万台,销量也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的销售市场。我们的国有品牌、自主品牌的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这几年也略有提升的趋势,前几年一直是30%左右徘徊,去年已经到了37%。”朱森第说。

    “机器人的密度衡量了一个国家制造业中采用机器人数量的多少。”朱森第援引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称,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快速提升,从2013年的25台/万人提升至2022年的392台/万人。

    朱森第认为,未来,智能制造将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起到根本性变革的作用,并能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他希望,通过智能制造极大地改变我们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最终创造出来一个智能制造的中国模式。

    推进智能制造重点是构建制造系统

    基于智能制造对整个制造业的变革和提升,以及带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还要继续系统、全面、深入推进智能制造。

    朱森第建议,一方面要把握系统思维,推进部门形成合力,从生产链、生产方式上系统推进。另一方面,要深入、全面。由点到面,“从前些年的试点示范,现在到整体提升细分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全链都实现智能化,园区和集群都实现智能制造。要深入到制造核心的工艺和技术,形成智能制造的中国模式。”

    在智能制造推进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制造系统。关键有五条,朱森第将其比喻为谱写出智能制造“优美曲子”的“五线谱”。

    首先,精益为基,精益生产、精益管理是基础。其次,工艺为魂,工艺是制造业的灵魂、核心。同时,互联为根,互联和网络是智能制造的根。此外,数据是制造系统的本。最后,集成为效。

    朱森第强调,作为基础,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非常重要。他介绍,按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标准,有20个能力子域,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精益生产应该达到的。“很多智能制造做得好的企业都是先把精益生产、精益管理做好了。”朱森第认为,如果没有精益生产、精益管理作为基础,搞智能制造往往就是事倍功半。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_600587578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再论都市圈“虹吸效应”,真正该担心的是什么?

    下一篇

    康斯特:接受中信证券等机构调研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