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经营户陈原解释称,当产新来临时,市场上的价格信息已经传递给产地,因此产地价格并不会便宜,药材的定价会接上市场尾期价格。也就是说,当市场价格高时,产地的价格最开始未必会便宜。随着大量的新货逐渐上市,供需逐步平衡,价格才会慢慢降下来。因此,中药材尾期价格高时,产新价格往往高开低走。
◎根据陈原的介绍,当药材价格到低点,市场购货意愿不强时,药商便会将消息传递给大户,此时进行囤货。当市场因缺货而引起购货潮时,价格开始上涨,药商便会在多个渠道放出货源消息。一个大药商背后,对接着大量药厂、饮片厂以及经营户的渠道,完成转抛的速度会非常快。
每经记者 张宝莲 每经编辑 魏官红
你可能很难想象,原本是治病救人的中药材,在某些投机客手里,成为了炒作的筹码。
部分用量非常大的药材,如党参、当归、麦冬,在今年夏天——这个本该是中药材淡季的时期,价格如坐上火箭般上涨。在《中药材行情旺季遇冷?有品种半个月降价80%业内人士判断本轮牛市已结束》一文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探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发现部分中药材品种背后有投资客刻意炒作的痕迹。
一个新问题随之而来,资本是怎样在炒作中获利的?哪些品种容易成为被炒作的对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客身份与一位经营麦冬的大户进行了深入交谈,对方详细讲述了自己曾经成功操盘川麦冬的过程。
记者注意到,资本在中药材市场“买买买”的行为背后,早已有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
陈原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从事麦冬经营生意,多年前,他从四川老家来到亳州做起了川麦冬的生意。麦冬产地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和浙江等,其中,四川产的川麦冬为道地药材。
资料显示,川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每年的产量和销量较大,约在1万吨上下浮动。由于2023年川麦冬减产,需求量上升,其价格有所上涨。康美中药网显示,川麦冬统货价格从2022年12月的85元/公斤涨至今年12月的160元/公斤。
亳州十九里镇药材街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宝莲 摄
当记者以想做药材投资为由询问时,他表示:“麦冬价格还在涨,现在不要买。麦冬的正常价格是一公斤50元至70元,今年翻了一倍都不止,既然是做投资,就等到明年下半年或者大货上市,如果我感觉(价格)到位了,我就跟你说。麦冬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品种,后年(应该)是个特别好的时机,价格会便宜。”
陈原分享了他曾经成功操盘川麦冬的过程。
川麦冬产新时间在每年的2月至4月。一般情况下,产新时间在春节之前,市场上的经营户倾向于在过年前清仓陈货,等到年后卖新货。年前的一天,陈原接到多个外地打来的求购电话,他发现,河北、安徽、广州等地没有麦冬了,而此时市场上的经营户进货意愿不强。陈原很快做出了决策:把老家的麦冬全部收购过来,此外他还将市场上其他经营户仅剩的麦冬也一并收购。当时,家里人觉得他“疯了”。
不到一个月,陈原将数十吨麦冬集中在自己手中,掌握了定价的主动权。据他透露,当初麦冬的购进成本每公斤在70多元,随后,他以每公斤80元、90元、100元、110元的价格逐步对外抛售,抛完手中的货物时,价格最高到了每公斤130多元,产新后麦冬价格大涨,最高甚至到达每公斤180元。
年后恰逢产新,如何有勇气囤货?
陈原解释称,当产新来临时,市场上的价格信息已经传递给产地,因此产地价格并不会便宜,药材的定价会接上市场尾期价格。也就是说,当市场价格高时,产地的价格最开始未必会便宜。随着大量的新货逐渐上市,供需逐步平衡,价格才会慢慢降下来。因此,中药材尾期价格高时,产新价格往往高开低走。如果尾期价格便宜,产新价格通常也会便宜,但假如产新的量不够大,买的人多了,药材价格也可能会低开高走。
据陈原介绍,川麦冬因为产地的限制,每年的产量大概在1万吨左右,今年产量大约只有八九千吨。“你买三分之一或者买一半就好做了。买这个你一定要赚钱,一公斤赚不到几十块钱那就没法搞了。”
在这一过程中,手握资金的“大户”要如何参与其中?
陈原以党参为例介绍了相关方的合作模式:“你看党参的用量很大,库存量很大,这是人为(涨价)。假如,党参这个盘需要10亿元,他们很多人每人拿几千万元,还有一个统一的会计,他们把钱放在一起买,然后提价。”记者接着询问:“你是如何知道的?”“他们都知道有这种事。”陈原说。
对于陈原来说,他本身掌握川麦冬产地资源,在这一行业也深耕多年,对麦冬的价格走势非常熟悉。大户虽然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但属于外行人,想成功,也需要联合资深药商。
麦冬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宝莲 摄
根据陈原的介绍,当药材价格到低点,市场购货意愿不强时,药商便会将消息传递给大户,此时进行囤货,并将货物放在冷库中。当市场因缺货而引起购货潮时,价格开始上涨,药商便会在多个渠道放出货源消息。一个大药商背后,对接着大量药厂、饮片厂以及经营户的渠道,完成转抛的速度会非常快。
具体来看,大户隐藏在药商背后,踪迹难寻。“肯定不是你自己卖,也不是放在我店里卖,而是暗地里卖。租一个冷库把货放进去。我这里有上百个群,发在群里,我也不会表露自己的真实名字,留一个电话号码,药厂还有市场上的经营户都可以联系去拿货。”他说。
由于囤货时价格低,当大户授意药商开始出货时,只需比市场价格略低一些便能够顺利脱手。当中药材价格上涨时,市场上的散户(指其他资金量分散的参与者)跟风进行囤货。有些散户在囤货后并非将药材转给下游,而是选择继续捂货,推高行情,有些散户则将货物转给市场上的其他经营户,换手率增加,成本增加,但是货物也并未传导至下游。
他还提醒:“做这个,保密措施要做好。今年参与的人多得不得了,甚至搞理发的人都在做。”
选择品种是“炒作”的第一步。市场上2800多种中药材,并非每一种都适合操作。
陈原透露,第一,运作一个品种需要了解它的年产量、库存量、年销量。投资的人要到厂里去看,要实地调研。“我们要把握住机会,比如别人都不看好,价格往下一直掉,别人不买我们就买。大家都买的时候就把价格抬起来了。”
第二,选择下游用量大、参与药商多的高人气药材,比如药食同源的药材。有的药材属于冷货,虽然产量不大,但是也不好出手,价格难以涨起来。
猫爪草便是个比较冷门的产品。康美中药网显示,今年家种猫爪草价格从年初88元/公斤涨至10月的450元/公斤,随后价格便掉落至350元/公斤,猫爪草年产量仅有600吨左右。有一位囤货商曾表示,猫爪草价格难以长期维持坚挺的原因是因为该品种是冷货,价格高了后要的人太少,货源难走动。
猫爪草 每经记者张宝莲摄
此外,记者注意到,价格出现异常上涨的药材还包括以下特征:
一是以多年生药材为主。多年生药材一旦被大量收购,下一波新药材可能需要2到3年才能上市,而这段期间容易出现供需不平衡,给操作中药材的价格留下了较大空间。二是产地集中。产地集中,收购则相对容易,以菊花为例,菊花产地广泛,产量大,多数地方的土壤皆能种植,即便是资本想要收购,也难以控制整个市场。
亳州一位做了40年金银花生意的老板告诉记者,药材并非是有钱就能炒起来的,有些药材产量小、需求大,不炒作价格也会起来。
如果中药材上游种植非常分散,对产量、销量的摸排难度也较大。归根结底,谁能够提前洞察到某一品种的产销趋势,才能提前布局,因此参与炒作的人,需要对相关中药材非常熟悉。
除了外行参与炒作,还有一些相关从业者跟风囤货炒作,这或许也和中药材上游到中游的流通环节中的附加值较低有关。
据了解,除了少数供鲜用外,从地里采摘的鲜货通常需要加工方能为成药厂和饮片厂所用。鲜货需要经晾晒干燥、去除杂质、筛分规格、捡洗煮烫、修整切制等步骤成为初级农产品,才能符合被收购的要求。这些繁复但简单且基础的中间环节,可获利空间其实并不大。
毫州十九里镇的一位白芍加工户告诉记者,从地里收上来到晒干切片,每公斤赚4元左右。正常情况下,经营户从加工户手中收购的中药材,每公斤可以提价2元到3元。
不过,通过囤货提价后,往往会提升获利空间。以亳州本地产白芍为例,康美中药网显示,今年12月,白芍一二级价格约为每公斤56元,而今年年初每公斤价格仅25元。假设一位药商以每公斤25元的成本囤货10吨,在12月全部出售,则获利31万元左右。而若以百吨、千吨计,则收益更可观。
不过,在正常的药材价格下,药农与药商其实也都是有利可图的。“药材价格正常能赚钱,这个不正常,谁也弄不好。”一位白芍加工户表示。
当记者提到想做点投资囤点货时,他说:“你想囤货,现在还能囤,后面还要涨。”
一位白芍种植户告诉记者,他种植的白芍今年收益大幅度增加,每亩地净收益在1万元以上,明年打算继续扩产。他表示,今年一些做生意不赚钱的也来炒药材了。“有钱人把货收走了,存在冷库里。很多存几百吨、上千吨。”
一些药农并不愿意去深究涨价的原因。眼下能赚到钱,自然是好事。至于明年是什么情况,他们也无法预料。
十九里镇药材街药商正在交易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宝莲摄
今年7月,中国中药协会曾发布倡议书提出,为有效平抑中药材市场价格异常波动,保证药品质量和市场供应,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哄抬和操纵药材价格、投机炒作等。
12月11日,亳州市药业发展促进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价格波动这一块我们不好讲,因为本身是市场行为。市场波动是正常的。但是涉及垄断,有人举报的话,会有人去查。”
(稿件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