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明确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这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曾深刻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我们必须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今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事实上,笔者注意到,近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都聚焦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这份文件可谓释放出重要信号,意味着我们明年“三农”领域的重点工作是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的基础上,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
“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浙江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项创新实践,通过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实现了乡村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千万工程”于2018年9月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这也是联合国的最高环境荣誉。
“千万工程”经验内涵丰富,包括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始终坚持有序改善民生福祉,先易后难;始终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始终坚持真金白银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始终坚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调动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力量等内容。
“千万工程”已经实施了20年,正是得益于这些经验,浙江农村的面貌得到深刻改变。毋庸赘言,这些经验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对于做好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我们首先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和学习“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措施。首要任务是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还要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推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咬定目标,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地把乡村振兴向前推进。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