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顾行发强调,所谓的元年是一个发展的起点,还需要靠各方面的努力。“我觉得真正的元年是大家一起去发展的元年。更多省市能够将商业航天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发展,就能使其真正成为元年”。
每经记者 范芊芊 每经编辑 陈俊杰
日前,2023成都·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办。活动现场发布了《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成立了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专家智囊团。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席顾行发是首批专家智囊团的成员之一。会议间隙,顾行发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
在顾行发看来,如今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确实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刻:需求旺盛,技术成熟,政府支持。而要想使行业真正走向成熟,实现盈利,需要政府推动卫星技术在旅游、农业、保险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他还建议,各地政府在推动卫星产业发展时需要以当地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应用,抓住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
顾行发正在演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2015年,被业内普遍称为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期,《中国证券报》报道称,某一级市场投资人认为,起步8年后,商业航天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元年。“今年投资的速度明显加快,我们普遍认为这一领域马上就要爆发了。”
另据科技咨询机构泰伯智库预测,2023至2028年,商业航天产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8万亿元。
顾行发同样切身感受到了近期商业航天领域的火热。“前一段时间召开的中国遥感大会,我们最初准备只有500—700人(参与),(最终)去了2000人,在线参会人数达到了2.3万人。”
在顾行发看来,所谓元年(2023年)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行业发展确实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刻,背后的三个关键要素是需求旺盛、技术基本成熟以及政府支持。
从需求端来看,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社会运行等越来越需要卫星技术,尤其是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技术。“地图导航、农作物监测、环境保护等都离不开卫星技术的支持。”顾行发说。
其次,技术成熟意味着可以服务于社会具体的应用场景,能够变现产生效益。“原来成本高,现在很多民营企业也在发火箭,可见技术已经成熟到了一定的程度”。
第三个关键是政府的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是在获得政府各方面的支持后,由社会来投入。”顾行发认为,社会最灵活,最能体会到有什么需求,要做什么东西。
但顾行发也强调,所谓的元年是一个发展的起点,还需要靠各方面的努力。“我觉得真正的元年是大家一起去发展的元年。更多省市能够将商业航天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发展,就能使其真正成为元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意味着中国商业航天目前还正处于技术投资、商业模式摸索的阶段,需要国家培育、社会资本等参与来共同推动行业逐渐走向成熟,实现盈利。
顾行发告诉记者,中国商业航天整个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也有能力进行商业性的运行,不同场景的应用在近些年也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商业航天能够开始让投资者赚到钱了,只不过大把赚钱的商业时代还正在到来”。
不过,顾行发也对行业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认为商业航天公司有望走出投入和收益不匹配的困境。而这背后则需要政府大力拓展卫星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应用。
“地方政府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政府管理应用,一定要拓展应用,创新应用,跨界融合,实现‘商业航天+数字经济’叠加发展的新局面。”顾行发建议,要把卫星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根据社会需求,将其应用到大众、社会、企业甚至基层,如此才能推动产业的发展。
对于卫星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应用,顾行发举例称,例如利用卫星技术进行环境监测,提高农业和海洋生产效率;利用卫星技术提前查看旅行目的地的花朵是否谢了;利用卫星技术进行碳汇监测等。
除了大力拓展新兴领域的应用,顾行发还建议,各地政府在推动卫星产业发展时需要以当地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应用,抓住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
“要用航天技术来替代一些传统的技术,提供实实在在的应用服务。”顾行发说,同时在发展产业时需要抓住地方优势,例如成都发展卫星产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大学聚集,青年人才多。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是当下信息产业领域最为火热的话题之一,那么卫星领域要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呢?
对此,顾行发认为,人工智能确实是产业的未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往往与大数据息息相关,但在卫星遥感领域,如何利用小数据实现人工智能才是关键,需要抓住关键数据、有效数据和小数据。
“从卫星遥感领域应用的角度来说,只有先用人脑挑选出有特征的小数据,喂给机器,才能使人工智能‘学乖’。”顾行发认为,大数据中存在的干扰项太多,在对过去的数据集进行分析时往往比较准确,而对未来进行预测时则可能出现一些悖论。
例如,如果将人类每年所穿鞋的数量与GDP数据做成一条相关性曲线,就会发现鞋的数量越多,GDP增长越快。“实际上这是一条与时间相关的曲线,不是两者之间的关联,但大模型可能最后得出:要想GDP增长,就需要每个人多买几双鞋的悖论。”
另外,顾行发还建议,在卫星遥感领域,无法一个模型“打遍天下”,要根据不同的数据集建立不同的模型,精细化运作,同时还要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谨慎核查,“适合中国卫星的,不一定适合国外卫星,适合陆地卫星的,不一定适合气象卫星”。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