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进展,使得信息获取方式和很多行业的基本规则发生了很多变化,潜力被挖掘(的同时),如何担责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在致辞中表示,经济传播不仅是事实的问题,还涉及信心的问题。
◎在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林晖看来,“当前,全世界都在期待好的新闻供给,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寻找确定性。”
每经记者 杨卉 每经编辑 魏官红
12月1日,“2023清华财经新闻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论坛以“智媒时代的财经新闻与经济传播”为主题,汇聚了学界和业界的数十位专业人士。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为论坛致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白重恩进行主题演讲,来自每日经济新闻等的多位业界代表也发表了主题演讲或参与了主题论坛环节。
清华财经新闻论坛自2008年设立,致力于研讨财经新闻实践与教育中的核心议题,至2023年已成功举办十四届,汇聚国内外经济传播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成为国内外财经新闻报道与经济传播领域的核心交流平台。
今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席卷千行百业,传统纸媒面临着人工智能、内容视频化以及大模型冲击的多方挑战。触角灵敏的财经媒体率先响应,拥抱人工智能成为各家转型的必经之路。
“科技的进展,使得信息获取方式和很多行业的基本规则发生了很多变化,潜力被挖掘(的同时),如何担责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杨斌在致辞中表示,经济传播不仅是事实的问题,还涉及信心的问题。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赵健也在致辞中表示,面对世界,如何共同讲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文化底蕴或全球视野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故事,如何在网络时代真实有趣地传播中国经济前行的声音,是媒体的责任担当,是经济媒体人和财经新闻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周庆安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一个关键词,对于我们今天的财经新闻教育和经济传播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财经新闻是现代化的一个故事缩影,凝聚着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济信息。同时,财经新闻又是现代化的一种环境瞭望,对环境发展风险及建设的预期给予了大量关注。此外,财经新闻也是现代化的一个预期构建的方式。当历史、现实与预期结合在财经新闻和经济传播领域时,就空前要求我们的人才具备更多的新闻传播、经济、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实践知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白重恩在演讲中提出,全球新冠疫情给国内经济留下了不小的挑战,打造媒体传播公信力将有利于提振信心。尤其是在流量至上的背景下,社交媒体上的理性声音易被淹没,媒体应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对冲情绪化传播,提升全球影响力。需要说明的是,我国财经媒体的发展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清华经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杭敏指出,AI时代财经媒体的创新转型是必然趋势;财经媒体需要找寻新的生态位,而内容为王、实践为用、价值为先,是财经媒体在智能时代应遵循的重要准则。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新闻研究所所长谭云明在财经新闻与经济传播工作坊的主题发言环节直言,当前中国财经媒体的发展水准和影响力尚处于成长阶段,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也有待强化,缺乏世界级的品牌。财经新闻与经济传播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为适应趋势,回应需求,人才培养需要做好支撑。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财经方向项目主任章平阐述项目培养思路时表示,新闻传播是观察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而金融已成为决定或重塑社会结构的新型力量,金融(分析)已经成为基本素养,除了将新闻和金融结合,讲求专业和大众的平衡,理论和实践的嫁接外,项目课程还非常强调基础和前沿。
在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林晖看来,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尚未完全适应网络技术转型的应用新闻学教育,已经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强烈冲击下,再一次站在了转折的节点。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林晖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需要明确的是,‘实用’始终是新闻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新闻学更是专业新闻教育的基石,它的水准决定了新闻教育水平和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林晖认为,面对当下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除了夯实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外,新闻传播教育还应积极探索新领域,如加入高等数学、统计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课程,与新专业打破学科壁垒,打通理论和业务,围绕革新新闻业务展开教学。
“财经新闻的‘苹果’就要熟了。”
林晖在论坛上表达的观点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当前,全世界都在期待好的新闻供给,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寻找确定性。”林晖表示。
论及财经媒体如何实现转型的“惊险一跃”,与会学者及头部财经媒体负责人大多谈及“内容为王”。谭云明提到,未来财经媒体应坚持走“专业性”之路,在报道的权威性、分析深度和力度以及挖掘新闻背后的经济意义上不断耕耘。
此外,谭云明指出,应坚持差异化发展,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以技术为内容生产“赋能”,实施“双轮驱动”,在蓝海中闯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主题论坛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与会人士表示,未来财经报道无疑将走向数字化、通俗化和故事化,需要财经媒体在视觉化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平衡报道专业化与通俗化。
智媒时代下头部财经媒体的创新实践经验分享,为学界和业界都提供了更鲜活的案例。
作为业界实践的代表之一,每日经济新闻董事长、总编辑刘学东(闻达)以该媒体近期获评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一等奖、每经品牌100指数以及雨燕智宣Al短视频生成平台三个实例,介绍了每日经济新闻在坚守内容为王和坚定技术转型上的创新思路。并从媒体舆论监督、人才流失和新闻业新业态发展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财经新闻优质原创内容逐渐减少的深层原因。
刘学东强调,媒体人要直面人工智能、内容视频化和大模型的冲击,化危为机,机会只会给拥抱危机的人。同时他强调,媒体坚守新闻的本质,做好原创内容始终是新闻人的第一要义。
来自《经济日报》、证券时报、财新传媒、第一财经、南方财经集团、新浪财经、界面、彭博新闻社、《财经》杂志等头部财经媒体负责人,也分享了所在媒体在拥抱AI技术上的创新与实践。如设立媒体智库、建立数据板块、打造融媒体产品、自动生成短视频、一键生成海报等。共同探讨在多元化探索的过程中,以数字手段提升内容品质,促进财经媒体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可行路径。
(实习生邓瀚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