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舰”的超重型助推器在第二次测试飞行过程中发生爆炸,但级间分离的顺利完成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这次比4月的首次试飞的飞行距离更长。
每经记者 蔡鼎 每经编辑 兰素英
美国中部时间11月18日(周六)早间,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进行了“星舰”重型运载火箭的第二次无人飞行测试,发射时 33 台猛禽发动机均正确启动,“星舰”顺利升空。
然而,在一级火箭达到工作时序后,二级火箭发生故障,“星舰”的超重型助推器在飞行过程中发生了爆炸,不过飞船与推进器分离后仍继续飞行了一段距离,随后失去联系。之后 SpaceX 证实称与“星舰”失联,被迫触发其自毁系统。
虽然在这次试飞中,“星舰”最终仍触发了自毁系统,但这比今年4月份星舰首次试飞的飞行距离更远。在本次试飞完成后,SpaceX官方也在X上发文,对整个SpaceX团队进行了祝贺。美国宇航局(下称NASA)的官员也发文对SpaceX表示了祝贺。
SpaceX首席集成工程师约翰-因斯普拉克(John Insprucker)在公司的网络广播中说:“我们已经丢失了第二级火箭的数据……我们现在认为,第二级火箭上的自动飞行终止系统(Automated Flight Termination System)似乎是在燃烧后期触发的。”
“星舰”第二次测试的发射瞬间 图片来源:X(原推特)
CNBC报道中称,所谓的“飞行终止系统”是火箭的标准安全功能,因为一旦火箭出现问题或偏离航线,它就会自动触发摧毁飞行器的功能。在SpaceX的网络直播中,“星舰”是在大约148千米(约48.5万英尺)的高度被引爆的。这个高度略低于国际空间站绕地球飞行高度的一半。
按照SpaceX的计划,“星舰”到达太空后,将绕地球飞行大半圈,然后重返大气层,并在夏威夷考埃岛海岸坠落。SpaceX质量工程经理凯特-泰斯(Kate Tice)在网络直播中称,“这(级间分离)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尽管我们确实对超重型助推器和飞船进行了‘快速的计划外拆卸(unscheduled disassembly)’。”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SpaceX曾首次发射了一套完整的“星舰”火箭系统。虽然那次试飞并没有让“星舰”到达太空,但它创造了规模空前的实验性火箭的多个“史上首次”。尽管如此,当时“星舰”在空中被摧毁,以及对地球地面造成的损害,引发了一项持续时间近7个月的监管审查。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进行的这次发射比SpaceX4月份的首次尝试飞行距离更远。
试飞结束后,SpaceX通过X平台的官方账号发文称,“祝贺整个SpaceX团队完成了令人激动的‘星舰’第二次综合飞行测试!‘星舰’在超重型助推器上全部33个猛禽引擎的推动下成功升空,并顺利分离。”
图片来源:X
“有了这样的测试,成功便来自于我们所学到的东西,今天的测试将帮助我们提高‘星舰’的可靠性,因为SpaceX寻求使生命‘多行星化’。”SpaceX在推文中写道。
图片来源:X
据彭博社,在这次测试飞行中,SpaceX还引入了一种罕见的技术,称为“热分级(hot staging)”,用于“星舰”和超重型飞行器的分离。“星舰”的发动机在与超重型助推器分离前被短暂点燃,给了它轻微的推力后,得以和超重型助推器成功分离。
据悉,SpaceX的“星舰”高397英尺(约121米),直径约30英尺(约9.1米),是有史以来发射得最高和最强大的火箭,完全堆叠在超重型的助推器上。“星舰”本身配备有6个猛禽发动机,其中3个在地球大气层中使用,3个在太空真空中使用。
“星舰”的超重型助推器则高232英尺(约71米),在它的底部有33个猛禽发动机,总共能产生1670万磅的推力,大约是去年年底首次发射的NASA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880万磅推力的两倍。还需要指出的是,“星舰”由液氧和液态甲烷提供动力,整个系统的发射总计需要超过1000万磅的推力。
NASA希望能使用“星舰”太空舱将宇航员运送到月球表面,执行其“阿尔忒弥斯III号”任务,争取最早在2025年真正实现载人登月,实现人类50多年来首次重返月球表面的计划。SpaceX此次试飞的成功将使NASA和SpaceX本身离这一目标又进了一步。
试飞完成后,SpaceX官方发文祝贺了其整个团队的努力,NASA也公开对SpaceX表示祝贺。
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Bill Nelson)在X上发文称,“祝贺在今天的飞行测试中取得进展的团队。太空飞行是一项大胆的冒险,需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大胆创新。今天的测试是一个学习的机会,然后再次飞行。”
图片来源:X
“每一次测试都代表着用‘阿尔忒弥斯III号’星际飞船载人着陆系统将首位女性送上月球的目标更近了一步。我们期待从这次SpaceX的试飞中学习,使我们能更接近下一个里程碑。”NASA探索系统开发副局长吉姆·傅雷(Jim Free)在X上分享道。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81030196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