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苗诗雨 每经编辑 范文清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新能源车主对更好、更快、更安全“补能”方式的需求愈发强烈。
近期,各地布局超充站的消息频频传出,多家企业也密集推出超充产品。其中,华为发布的全新全液冷超充,因其宣称“一秒一公里”的超快补能引起广泛关注,一部分车主惊呼“超充时代”到来的同时,也有一部分车主对超充是否会损坏电池寿命提出疑问。
为进一步了解华为全液冷超充具体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华为位于蜀道集团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蜀道新能源的超充站。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充电站车流量较大,充电桩基本都有车辆在补能。记者从现场一辆正在使用全液冷超充的小鹏汽车屏幕看到,彼时电量约为20%,充电额定输出电流为272.3A,电压为663.7V。
华为方面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华为超快充终端可选可配,支持液冷超充和快充终端,其中,液冷超充终端最大输出功率600kW,最快接近“一秒一公里”的极速补能。
“一杯咖啡实现满电”
自2023年4月份华为发布全液冷超充产品后,其超充产品迅速在国内多地布局。据记者走访现场了解,其全液冷指的是充电主机和充电终端均采用液冷技术,散热能力是风冷的30倍,对比传统风冷充电桩,具有大功率、寿命长、高可靠、低噪音、枪线轻等优势。
据悉,华为充电桩在蜀道集团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蜀道新能源超充站A区、B区分别配置了1台充电主机、2个超充终端和3个快充终端,能够同时为8辆车进行充电,并能够根据需求,持续升级演进。
华为方面向记者表示,华为超快充还具有利用分体超配的技术,实现功率寻优。
现场一位正在使用快充充电的威马汽车车主向记者表示,“我是从风冷充电桩换到华为充电桩充电的,大概充了十分钟电,已经充了15%的电量了,充电速度还是很快的。”该新能源车的充电主界面显示,彼时电量为39%,充电额定输出电流为151.6A,电压为394V。彼时,现场还有3辆新能源车在华为超快充充电桩补能。
“当8辆车全部在充电时,整体的充电速率取决于场站的电力容量,全液冷超充的充电主机最大输出功率为480kW,可以根据每辆车的充电功率按需分配,保障场站得到最大化利用。”华为方面相关人士表示。
不过,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新能源车主在享受超快充带来的快速补能时,也有部分车主对超充是否会降低电池寿命提出疑问。
对此,一位新能源行业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其实快充与超充对电池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该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电池充电的根本逻辑是电化学反应过程,在进行慢充时,电化学反应中的电荷离子能够慢慢渗透,对电池进行补能,类似对电池进行全身‘SPA’。进行快充或者超充时,因车辆本身搭载BMS系统,充电过程中会自动监测,对电流进行调节。”
该从业人士表示,电池的使用寿命,核心因素之一是其充放电次数,充放电次数达到一定数值时,电池的实际使用续航会出现打折的情况,而超快充和慢充,只是速度不同的补能方式。
多地布局液冷超充建设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多地也在加速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液冷超充因其大功率、寿命长、低噪音等优势,投入建设显著提速。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10月全国公共充电桩较9月增加6.3万台,同比增长50.3%;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7.0万台。就液冷超充来看,目前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特来电、华为等企业投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液冷超充已经落地深圳、苏州、四川等地多个应用场景。
根据亿欧智库预测,2023年将成为超充级新能源汽车市场启动的元年,市场逐渐进入为期5-7年的爆发期。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适度超前原则,指出要结合电动汽车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安排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华为方面表示,目前华为已助力客户与伙伴在全国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部署全液冷超充站,未来将继续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进程。蜀道新能源公司方面也向记者表示,下一步将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内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与华为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模式。
但记者多方采访也了解到,目前超充仍需时日实现全面普及。一方面是当前支持超快充的车型较少,电池适配度待提升;另一方面还需要提升超充充电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安全。
华为方面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促进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还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配合:第一点,是提供方便快捷的充电体验,围绕“城市公共、加油站、服务区”等即充即走场景;第二点,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安全,对超、快充网络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监管”;第三点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正向循环。高质量的充电设施需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针对消费者、城市管理、电网、充电运营商与投资商、车企等不同的角色带来不同价值,从而实现正向循环。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