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累了。”这两个世俗认知中的青年才俊,分别用小说和影视剧撕下了“都市精英”装腔拿调的伪装面具,尝试表达对“真爱”抱有怀疑的都市人卸下防备的真心时刻,诞生了今年的高分热播剧《装腔启示录》。
每经记者 丁舟洋 每经编辑 董兴生
工作前,在飞机上看到对着笔记本电脑咔咔打字的差旅人,柳翠虎心中满是羡慕与钦佩——这一定是位日理万机的商务精英。
等到她自己从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红圈所”律师,再看那些不分时间地点争分夺秒对着电脑狂敲的年轻人,柳翠虎心中只会涌现出一句感同身受的叹息——唉,又一个疲于搬砖的打工人。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李漠的“职业清醒时刻”来得更早。原来,真如他老师泼的冷水:“不要以为你们导演系毕业了就能当导演了,这只相当于刚刚拿到心仪姑娘的电话号码,还早得很。”外人眼中,他是签约芒果TV、连拍三部豆瓣高分剧的青年导演,但对这“行业地位”,他觉得:“千万别端着,真心没必要,咱只是一拍剧的。”
“不装了,累了。”这两个世俗认知中的青年才俊,分别用小说和影视剧撕下了“都市精英”装腔拿调的伪装面具,尝试表达对“真爱”抱有怀疑的都市人卸下防备的真心时刻,诞生了今年的高分热播剧《装腔启示录》。
《装腔启示录》海报 图片来源:片方供图
9月,由柳翠虎原著小说改编、李漠导演的电视剧《装腔启示录》迎来大结局。这部剧并非人人熟知的大爆款,但长尾效应可观。当代都市年轻人真实的工作、生活与爱情到底是什么样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与柳翠虎、李漠聊了聊。
NBD:你大学本科学的是环境工程,硕士跨专业考了法律系,毕业后当过律师,现在却在全职写小说,为什么会有这么跳跃的经历?
柳翠虎:在报考大学专业时就想好自己人生理想的人,绝对是少数。我是大多数中的一员,当时觉得环境工程是朝阳产业,未来崇尚环保,所以就学了环境工程。
大一时学校组织参观污水处理厂,我看到穿着防护服的工程师巡走在不同的化工池前,一下就懵了。我想象的工作,是穿着精致的套装坐在高档写字楼里,下午喝咖啡、敲敲电脑。冲着这幅画面,我完成了第一次“逃离”,考上北大法学院硕士,进入红圈律所,我以为这是梦寐以求的人生高光时刻了。但很快又发现这辛辛苦苦拼到手的“未来”,也不是自己想要的。
图片来源:《装腔启示录》官方微博
初级律师,起早贪黑守在电脑前,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我们律所给客户的服务费标准是每小时2000元,这与我们初级律师没有太大关系,我们起早贪黑守在电脑前,拿到手是每个月一万出头的工资,应付北京CBD(中央商务区)高昂的生活成本常常捉襟见肘。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宁愿少赚些钱,也要自由地喘口气。于是我跳槽去了一家公司做法务,和律师比起来真是清闲太多。但很快又追寻起来人生意义何在?我想要做点什么,听到那么多有意思的律师圈八卦也无人诉说。2019年,我干脆写了第一部小说,很快卖出了影视版权。刚好豆瓣阅读在展开长篇小说拉力赛,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我两个月写完第二部小说,又很快卖出影视版权。我掂量(有)这两笔钱,我不工作也能活三年了,于是立刻辞掉法务工作开始全职写作。
NBD:在红圈所当律师是多少人羡慕的,你为什么会感到“幻灭”?
柳翠虎:我觉得,“精英圈层”仿佛一个巨大的练习室,每个尝试融入的人都在学习怎么包装自己。为了扮演好这个角色,我曾经也很用力,钢笔只用万宝龙的,花半个月工资买一件名牌外套……为置办行头入不敷出,还曾向父母要钱。可是,出入金碧辉煌的国贸写字楼,路过闪闪发亮的奢侈品门店玻璃窗,哪怕手里处理一些有名的案子,还是产生一种巨大的幻灭感。
我会发现,哪怕入戏再深也假装不了高大上,自己其实就是那昂贵又廉价的劳动力。要想在红圈做上合伙人级别,起码熬上十年,智力、体力、情商、勤奋缺一不可,身边太多太聪明太优秀的人,他们对这份事业充满激情。我觉得做律师也是需要天赋的,他们天生就有极强的服务意识,为客户操心。而我是一个自我又任性的人,再加上性格太敏感,在律师这条路上走下去感到非常拧巴。我也纠结过要不要改,要不要变成别人,后来想想,还是做自己吧。
柳翠虎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NBD:所以之前所学的环境工程、所做的法律,以后都彻底不回头了吗?
柳翠虎:不回头了,我想从律师跳槽为法务时,其实已经在律所挂了一年半的律师证,再有半年我就可以拿到执业律师资格了。如果我跳槽,相当于把之前累积的期限都白费了,很多人劝我拿了证再走,我也很纠结。但我当时真的快要抑郁了,我觉得再忍半年我的神经都快出问题了,所以赶紧跑了。
现在回头看,更会觉得人生中不需要占有那么多,有些东西你觉得拿在手上保险,其实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我后来全职写小说了,父母也曾建议我要不要考个编制什么的,一边捧着铁饭碗一边做自己想要的写作。但我会想,那我还要一边构思小说,一边想着给领导写汇报材料,还要处理办公室人际关系,就为了有地方帮我交五险一金?不行,我不要。我觉得我就专注一件事,除此之外都能做减法。
NBD:这种“任性”性格是怎么形成的?一次次任性转专业、辞职的底气是什么?
柳翠虎:性格是怎么形成的这还真不知道,我爸妈都是普通公务员,循规蹈矩的父母怎么就养出了我这样的性格。但我任性换工作有个前提是自己能确保切换的新赛道收入能养活自己,在满足这个生存基本线以后,赚多了就多花、赚少了就少花,反正人的消费欲望是可以无限压缩的,大不了就不北漂了回老家,反正都能活。
前面的求学也好、工作也好,我都没有明确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和想要的是什么,但我很快能判断出自己不喜欢、不想要什么,那我就立刻做排除法。
图片来源:《装腔启示录》官方微博
NBD:现在全职写小说,有没有又出现幻灭的时候?
柳翠虎:一开始写作也没想好这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刚开始写的那两本小说,是写得最迅速最畅快的,因为我积累了人生经历,只需要把周围的故事表达出来就好了。那同时也是惶恐的,因为你把想表达的经历用完了,表达欲是作者的原动力。我写第三本小说时,曾想不靠观点输出,纯靠情节来更新故事,但到后面我发现我不会写小说了,我没有成熟的写作技巧,而之前的原动力只支持我写两本故事,到第三本时我已感到一些强行创作的艰难。
我在想,写作这条路是不是又走到尽头了?但当时还是会不断有影视公司来邀约,直接约定我的下一本小说。我接下这个合作,其实就是刺挠感。2021年到2023年整整两年,都在打磨一本新小说。推翻了五六次,一直重写。差不多写到二三十万字,我又推翻。那时候觉得自己完蛋了,可能我做不了这一行,要不再去做律师吧?上个班混点钱什么的?
那时,我先生鼓励了我,他最早是影视传媒专业出身,后来改行做了律师。他说他做不了导演或编剧,是因为看到周围太多有创作才华的人。他说我就是那个会让他意识到自己吃不了创作这碗饭的有才华的人,我当时眼泪唰地掉下来。然后,我就坚持把第四本小说写完,从头开始学习写人物、做大纲,磨了两年,今年八月才完成。
NBD:《装腔启示录》是关于都市年轻人“装腔作势”与卸下伪装的故事,其实你所在的影视圈“含装量”还挺高的,你怎么理解“装”这件事?
李漠:首先,我觉得每个社会人都必不可少要“装”。如果有谁说自己完全不装,这本身就太装了。从小到大,我们都需要遵循某个社会群体的规范。在工作中可能遇到不喜欢的人,你也没必要撕破脸,大家客客气气的,你说这是不是一种装?我理解这种“伪装”是群体生活里有必要的边界感。
李漠《装腔启示录》工作照(左)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还有一种装,是趋炎附势的攀比,是虚荣和物欲的标榜,是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可笑的假象。第三种装,是不得已的伪装,是想要变得更好的期望,是为了找到自己,知世故而世故。年轻人想往上走,这无可厚非,你想成为哪种人,你就先“演”得像那种人,这也是一种努力的方式。但在这个过程里,你别迷失就好,别忘了为什么想变成这样。是想自己变好,还是想变成别人羡慕我就好?
最后一种,是心照不宣的自我保护,是害怕被人看穿真心,害怕善良被当软弱,真挚被当愚蠢。
我们想讨论的是都市男女如何卸掉伪装、直面真爱,但我发现观众们的反馈值得深思,我会发现年轻人都不敢爱了吗?在今天的都市生活里,有那么多成熟、理智、优秀的年轻人,他们各自单身,一边嫌弃别人不真诚、害怕受伤害,一边又渴望被真诚以待。
图片来源:《装腔启示录》官方微博
的确,真爱才是大都市里的奢侈品,无疑是很难遇到的,那我们要不要相信有真爱呢?我觉得,还是要相信,你只有抱着想看到流星的心态,才能看到流星,否则流星就在你头上飞你也浑然不觉。我认为相信爱情不等于恋爱脑,每个人都要先找到自己,才能爱上别人。在爱情中,你觉得对方可爱,你就勇敢地迈出一步,少算计一点,多付出一点。大家都少装一点,至少在爱情这个层面,可以装,但适可而止吧。
NBD:你自己是怎么与“装”这件事卸下、和解或自洽的呢?
李漠:《装腔启示录》上线后,我在豆瓣上更新了一篇自述。我说,这部剧的每个步骤我都舍不得放手,只为了不用再装。不用再装有钱,装有范儿,装导演,装谦虚,装世故,装圆滑,装成一个不是我的人。也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我越来越明白,我想要成为的,不是一个伟大的导演,而是成为自己。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