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蔡鼎 李孟林 谭玉涵 每经编辑 兰素英 孙宇婷
◎当地时间周二,墨西哥国会举行了一次特别听证会,并展示了两具“外星人尸体”,引发广泛关注。外星人真的来过吗?《每日经济新闻》连线墨西哥知名物理学家、天体生物学家Antígona Segura。
◎当地时间周三,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宣布他将辞去董事一职。曾三次于危难之中出任CEO的他这一次真的放手了吗?“一周人物”带你走近世界最大连锁咖啡帝国创始人舒尔茨。
◎Arm创年内最大IPO,估值超英伟达;巴菲特“割肉”惠普。更多内容,尽在《一周国际财经》。
“外星人遗骸”之谜|墨西哥天体生物学家:X射线分析其为动物骨头,展示者的主张曾被揭穿多次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你是否相信外星人的存在?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们已经找到了外星人的遗骸,并且在国会上展示了证据,你会怎么想?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近日发生在墨西哥的真实事件。
一位自称是UFO研究员的记者在墨西哥议会上展示了两具从秘鲁带来的所谓“外星人遗骸”。这一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轰动,但也遭到了多方的质疑和反驳。
这些“外星人遗骸”究竟是真是假?它们是否真的与我们所知的生命形式不同?它们又是如何从秘鲁运到墨西哥的?这些问题都围绕着这场前所未有的听证会,让人们感到好奇和困惑。
当地时间9月12日,墨西哥议会首次召开与“不明异常现象”相关的公开听证会,与会的研究人员来自墨西哥、美国、日本和巴西。
在当天的听证会上,墨西哥记者、外星人狂热爱好者José Jaime Maussan在现场展示了两个箱子,里面装着两具“尸体”,它们的头部细长,每只手有三根手指。现场除了展示两具遗骸的整体外观外,还展示了对这两具遗骸内部的X光照片。听证会披露,从遗骸中提取的DNA也显示,它们并非人类。
美联社报道中称,这两具木乃伊是2017年在秘鲁纳斯卡海岸沙漠的地下深处被发现。该地区以巨大的谜一般的图形而闻名,这些图形被深埋在海底,只能从鸟瞰中看到。Maussan声称,根据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碳测年程序分析,这些木乃伊大约有 1000 年的历史。“这些‘尸体’是非人类的,也不是我们陆地进化的一部分。”Maussan在听证会上说。
墨西哥海军卫生科学研究所所长Jose de Jesus Zalce Benitez表示,该机构已经对这些所谓的遗骸进行了 X 射线、三维重建和 DNA 分析,并表示,“我可以肯定,这些‘遗骸’与人类无关。”
《纽约时报》报道称,目前还不清楚Maussan是如何将所谓的“遗骸”从秘鲁带到墨西哥的,以及这些标本是否真的来自秘鲁,亦或只是标本的复制品。
目前这两具遗骸的具体情况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据当地媒体报道,墨西哥方面计划通过听证会推动相关立法工作。该国可能因此成为全球首个承认“外星生物”存在的国家。
但墨西哥执政党国家复兴运动党国会议员Sergio Gutiérrez Luna明确表示,对Maussan展示的两具“干尸”是否为外星人遗体,国会不作判断。Luna还强调了倾听“所有声音和所有意见”的重要性,并表示就外星人问题进行透明的对话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Maussan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反而引来了一片质疑声。有观看听证会直播的民众表示,对这两具“遗骸”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不仅如此,墨西哥国内的顶级学者也反驳了他的结论,据称为其提供碳测试的机构也紧急发声明,试图与他的结论撇清关系。
墨西哥知名物理学家、天体生物学家Antígona Segura称,Maussan的结论根本没有证据支撑,“整件事情非常荒谬可耻。”
Segura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Maussan是一名记者,过去20年来他一直在主张类似的事情,这并不新鲜。他的主张已经被揭穿了好几次,但他一直说那是外星生命。秘鲁纳斯卡‘木乃伊’是在2017年展出的,它们还没有经过真正的科学分析,且X射线分析显示,这些所谓的‘木乃伊’仅仅只是动物的骨头。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进行的年代测定只是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这并不意味着该大学支持(Maussan的)任何说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7年,Maussan曾在流媒体平台Gaia.com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展示了六具据称为外星人的三指木乃伊尸体。该视频经由Gaia.com的账号发布在YouTube平台上,一时间点燃了社交媒体。Gaia.com是一家被外界称做“阴谋论大本营”的视频网站。他的所谓“发现”随后被秘鲁检察官办公室“打脸”。该办公室发布报告称,这些“尸体”实际上是玩偶,上面覆盖了纸和合成胶水的混合物,以模拟皮肤的构造。这几乎可以肯定是人为制造的,“它们不是外星人的遗骸”。
不过,由于这些“尸体”当时并没有向公众公开,因此尚不清楚它们是否与近日提交给墨西哥议会的“尸体”相同。
当地时间周三,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天文研究所研究员Julieta Fierro也对Maussan的主张提出了公开质疑,称关于这些“遗骸”的许多细节“毫无意义”。Fierro称,科学家需要更先进的技术,而非仅凭X射线扫描,才能判断钙化的“干尸”是否真的外星人遗骸。
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人类学实验室主任、著名古人类学家米格尔·博特利亚认为,当前最明智之举是不要关注毛桑,因为这是一场不值得信任的“闹剧”和“粗俗的蒙太奇”。博特利亚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我只简单看了它们一眼,就知道它们既不是人类,也不是外星人,我认为它们是玩偶,而不是什么遗骸。”
当地时间周四,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也重新发表了一份曾于2017年发布的声明,称该校国家加速质谱仪实验室(LEMA)的工作只是为了确定样本的年龄,称“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对样本的来源下结论”。该校物理研究所同时发表声明,明确表示其研究人员从未亲自检查过Maussan所主张的这些标本,只是在2017年对客户提供的样本进行了碳测试。
“天体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来回答问题的科学。我们有几个策略,比如根据特定物体的生物特征,这是由生命产生的化合物,而不是由火山或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等其他原因产生的。天体生物学家关注的是这些策略,以及建立关于外星生命的科学和伦理参数。”Segura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补充道。
图片来源:知乎
Maussan的主张在中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9月1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认证账号在知乎上回应称:截至目前,我们在航天活动中尚未发现可证明外星人存在的确凿证据。
辞去星巴克董事,这次舒尔茨真的放手了?
图片来源:星巴克官网
星巴克当地时间9月13日宣布,星巴克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CEO)霍华德·舒尔茨将辞去董事一职。星巴克表示,授予舒尔茨终身名誉董事长称号。
这意味着舒尔茨将不再参与星巴克的日常工作。“作为名誉董事长,我期待以消费者、支持者和倡导者的身份,支持新一代的领导者带领星巴克走向未来。”舒尔茨表示。
在这个咖啡帝国的成长过程中,舒尔茨无疑扮演了灵魂人物的角色。
1954年,舒尔茨出身于美国纽约的一个贫民窟家庭,一家五口挤在政府补助的廉租房里,父亲的一次意外事故,让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企业领导人,为普通员工提供医疗保险福利。他在自传《一路向前》中写道:“我父亲一生的悲剧激励了年轻的我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1982年,29岁的舒尔茨加入星巴克工作,当时,这个名字代表的还只是一家批发咖啡豆的西雅图小企业。而在米兰的一次出差经历中,舒尔茨意识到,人与咖啡可以有一种很个人化的亲密关系。1985年,舒尔茨离开星巴克,创建了自己的咖啡公司:II Giornale(意大利语“每日”),想要在美国复制意大利的咖啡文化。Il Giornale生意不错,开了六家门店,但却苦于没有更多资金和资源来规模化。到1987年,当时仅有6家门店的星巴克遇到财务问题,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父亲老盖茨的帮助下,舒尔茨以380万美元收购了星巴克。
随后,舒尔茨通过连锁的方式快速在美国市场上复制星巴克门店,同时将意式咖啡用美国人更习惯的方式呈现出来。此外,舒尔茨还不断强调所谓的“第三空间”概念,把咖啡店视为居住空间与办公场所之外的社交去处。这种品牌设定现已成为星巴克最为人知的品牌身份。
在星巴克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舒尔茨曾三次出任CEO。2022年4月,由于星巴克面临着疫情导致的人手不足、员工抱怨待遇、美国消费者口味变化和外带比例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淡出四年的舒尔茨请回来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以“主持大局”。
不仅如此,三度回归的舒尔茨还完成了一项重要使命:为星巴克找到接班的管理人。2022年9月,星巴克找来了曾在快消巨头百事可乐和利洁时担任高管的纳思瀚(Laxman Narasimhan),他在接受半年的培训之后,于2023年3月正式接替舒尔茨,担任星巴克CEO。
在星巴克之外,舒尔茨还是一个热心公共事务和话题的人。他一共出版了四本关于商业话题的书籍,媒体还在2012年、2016年和2020年时曝出其有参选美国总统的心思,但舒尔茨最终并没有正式参选。
飓风袭击利比亚,超1万人遇难
“海中大约有2000具遗体”,大量居民在睡梦中被冲走...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飓风“丹尼尔”在近期袭击利比亚东部,引发严重洪灾。
据央视新闻9月15日报道,利比亚红新月会14日表示,受灾最为严重的德尔纳遇难人数已升至11300人,另有1万多人失踪。当地应急和急救中心当天宣布,德尔纳市进入最高级别紧急状态。
据阿拉比亚电视台14日报道,德尔纳当地红新月会媒体中心负责人表示,有大量失踪人员被埋在泥浆、废墟中或者被冲入大海。大海里有很多遗体,海中大约有2000具遗体。我们还从房屋废墟下不断发现遗体。
目前,国际救援力量正从四面八方赶往利比亚灾区。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日前表示,联合国驻利比亚团队正在现场调动资源和应急小组,为灾区民众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世界卫生组织14日宣布向利比亚灾区紧急拨款200万美元,并启动紧急医疗队网络。
美国三大车企工人首次同时罢工
前十天累计损失或超50亿美元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当地时间9月15日零时,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与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Stellantis)的劳资协议谈判破裂,UAW在美国多个州发起罢工。
汽车行业分析师加勒特·纳尔逊:我们目前看到最乐观的估计是,就罢工成本而言,前十天的累计损失可能超过50亿美元。汽车工业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如果这种情况延续到十月、十一月,三季度经济增长肯定会受影响,四季度受影响更大。
罢工发生之后,热衷于给对手“伤口上撒盐”的马斯克更是不忘发推炫耀一番,“特斯拉和SpaceX的工厂氛围很棒。 我发给工人的工资,比UAW想要的还高。”
美国总统拜登在周五发表简短讲话,对汽车产业的工人们表达了支持,“过去几年里,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一直在刷新利润纪录。但在我看来,这些创纪录的利润并未得到公平的分享。”
儿子遭刑事起诉 拜登会被弹劾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9月14日,美国总统约瑟夫·拜登的儿子亨特·拜登遭到刑事起诉,涉嫌吸毒期间非法购买枪支、非法持枪。历史学家称,这是美国在任总统的子女首次遭到起诉。
在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日益临近背景下,“法庭大戏”上演新一幕,显示美国两党政治极化对立越来越“毒”。
当地时间9月12日,美国国会共和党籍众议长凯文·麦卡锡宣布,已要求众议院相关委员会启动对民主党籍现总统约瑟夫·拜登的弹劾调查,理由是总统在其小儿子亨特·拜登的商业交易和家庭财务问题上可能涉嫌“滥用权力、阻碍(司法)以及腐败”等。
按照BBC的说法,一些民主党支持者认定司法部不公平地调查亨特,一些共和党支持者则认为前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陷入司法部的阴谋,双方都认定司法部遭到“政治化”,沦为对方阵营搞党争的工具。
路透社称,对亨特·拜登的最新起诉,意味着“法庭大戏”肯定会在2024年总统选战过程中发挥“大号”作用。拜登现年80岁,正寻求明年连任,竞选对手很可能是老对手特朗普。后者现年77岁,面临四场刑事官司,声称遭到“政治迫害”。
Arm创年内最大IPO 估值超英伟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成祥 摄
北京时间9月14(周四),芯片设计商Arm正式登陆纳斯达克,IPO首日暴涨24.69%,收报于每股63.59美元,市值超650亿美元(约4700亿元)。Arm此次IPO定价在路演发行区间最高的51美元/ADS,募资48.7亿美元,为今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周五,Arm收跌4.47%,报60.75美元,市值623.33亿美元(约4500亿元)。自IPO以来,两个交易日累计上涨19.12%。
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称,Arm本次IPO获得了超过10倍的超额认购,由于需求过于强劲,公司不得不提前一天结束认购。据悉,在手机市场上,Arm堪称“赢家”,全球99%以上的手机处理器芯片都基于Arm架构设计。
有分析认为,600亿美元的市值对Arm来说存在巨大的溢价。以目前的市值计算,Arm的TTM市盈率超过了160倍,甚至要比近期风头正盛的英伟达还高出不少(109倍)。
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长期研究IPO的专家Jay Ritter认为,对于一家不是成长型的公司,市盈率超过100是不合理的。
到目前为止,Arm的大部分收入来自版税,而且不提供硬件。这也给Arm带来了高达96%的毛利率。相比之下英伟达最近一个季度的毛利率为70%。尽管版税能为Arm带来持续的收入流,但Arm架构产品大部分是MCU(微控制器),价格非常较为便宜;另一方面,Arm是从芯片价格中抽成,而非针对终端产品收费,因此带来的收入却并不高。
那么,为什么Arm的估值还能超过英伟达?一个重要原因是,Arm的可交易流通股数量稀少。
巴菲特“割肉”惠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沃伦•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周三表示,伯克希尔本周以29美元/股的均价抛售约550万股惠普(HP)股票,套现金额约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
SEC文件显示,这笔减持后,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惠普约11.7%的股份,对应市值降至约3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8亿元)。
华尔街分析人士估计,考虑到2022年初伯克希尔建仓买入惠普的价格,该公司可能在此次出售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意味着,巴菲特正在“割肉”卖出惠普。
受巴菲特抛售消息影响,隔夜美股盘中,惠普股价一度暴跌超5%。截至周五收盘,惠普跌1.73%,报27.34美元/股。自2022年4月伯克希尔披露持有惠普价值42亿美元的股份以来,惠普股价已累计下跌超20%。
最新提交给SEC的文件没有说明伯克希尔抛售惠普的原因。但外界分析人士猜测,个人电脑市场萎靡不振、惠普股价走低可能是主要原因。
据其披露的最新财报,在截至7月31日的第三财季中,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的净利润为8亿美元,同比下降32%。此外,在财报中,惠普还下调了全年利润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记者:蔡鼎 李孟林 谭玉涵
编辑:兰素英 孙宇婷
视觉:刘青彦
排版:谭玉涵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