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再融资与股价挂钩 倒逼上市公司注重市值管理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8-20 20:01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8月18日A股交易时段结束后,证监会官网发布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其中介绍了证监会加快投资端改革、优化完善交易机制等六个方面的工作部署。从对市场影响的时效性来看,有关融资端的表述值得重点关注,比如:突出扶优限劣,研究对于破发或破净的上市公司和行业,适当限制其融资活动,要求其提出改善市值的方案;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平衡,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对于暂停再融资的传闻,证监会回应称,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证监会特别强调:“市场会感受到这种变化。”

    在此前的文章中,笔者特别提到,T+0、暂停再融资等手段并不可取,活跃资本市场要平衡好一二级市场。尤其是在当下成交地量、市场信心低迷之时,需要出台相应的措施,让IPO、再融资为二级市场所能承受,这对A股的市场化改革也有长远意义。此次证监会明确具体办法后,接下来IPO的定价、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目标都将会有重大变化。

    对正在IPO的企业,要权衡首发定价是否匹配自己的真实价值和成长能力。对企业来说,首发定价高的好处在于可以一下拿到尽量多的融资,甚至是高额的超募资金,所以财务数据要尽量做漂亮,自身优势描述要尽量写好看。如果破发就可能影响再融资,企业做高首发价的动机将被大幅抑制,IPO定价可能会更接近企业的长期价值。从历史数据看,这种制度变化的影响会非常显著。笔者统计Wind数据发现,截至目前,沪深总计有1071只注册制新股上市,其中破发的有318只,占比接近30%。若新的再融资制度包括所有注册制股票,那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节奏将和现在完全不同。上市公司对IPO定价有了新的需求,也给券商投行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给二级市场留出足够的空间,尤其是在经历上市初期爆炒到大幅回落之后,若未来的成长性兑现,还能让股价拉回到首发价格之上。

    对已上市的公司来说,市值管理将变得极其重要。在市场火爆的时候,不论企业质地如何,都可能顺利融资,典型如可转债;如果是增发,考虑到可以打八折,定增往往也不愁发不出来。但未来将有“破净”“破发”两道紧箍咒,想要融资的上市公司,必须让股价稳定在一定水平之上,无论是股份回购,还是企业高管、大股东的增持,都将变得常见,同时加上回购制度便利性等方面的改革,未来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动作也将更加频繁。

    股价和再融资挂钩,可以倒逼上市公司注重市值管理、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但也应注意到,股价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多时候上市公司并不掌握定价的主动权,比如IPO定价更多是基于对投资者的询价,之后根据固定的计算规则最终确定,高定价是买方需求的体现,高定价之后破发并非企业主观有意为之;又比如,银行、地产等行业集中破净,则是行业本身特点决定的,也并非单个企业所能左右。

    新制度在立足于解决当下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兼顾长期的市场化改革需求。以IPO为例,首发融资固然要吸走流动性,但上市首日对流动性的抽取,还高于融资额。上市首日,高换手率、高涨幅意味着当天成交额规模的资金大幅盈利之后成功套现,同样规模的买盘在随后的下跌之后长期被套,这部分流动性被牢牢锁住。据笔者统计,在1071只注册制新股当中,最新股价低于首日成交均价的有847只,占比高达79%。以首日成交额计算,这847只股票总计吸走了1.2万亿元的流动性,高于其融资总额1.16万亿元,如果再加上次日的成交额(换手率仍高),其抽走的流动性会更多。从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激活市场流动性的角度看,如何让IPO定价更为有效,是一项更为长期的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活跃资本市场的根本在于资本市场本身,一个更有效、更多元、更包容、更可预期的市场,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辅以投资端、交易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可以进一步放大这种势能,形成正反馈循环,活跃资本市场的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乘联会崔东树:目前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等问题

    下一篇

    第7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签约商贸金额105亿美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