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基金最近很忙。
2023年春节之后,AIGC投资席卷A股,擅长科技投资的华安投研团队加班加点,研究新技术,探索新机会。
基金投资部总监胡宜斌深夜尝试AI作图,资深基金经理李欣整个周末都在训练模型,研究员白天调研、听路演,晚上写报告,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从2013年到2023年,华安基金用近十年的时间打造出一张科技投资名片,同时他们也在持续均衡布局,不论新能源、消费、周期还是文体、医药……在不同风格之下,华安投资团队都会有绩优产品涌现出来。
今年是华安基金成立的第25个年头,作为国内首批老五家公募基金公司之一,华安基金的投研团队不断进化迭代,形成了一整套扁平、灵活、高效协同的投资体系。在此平台之上,25位主动权益投资基金经理分为五组——成长组、均衡组、价值组、行业精选组和多元资产组,最大程度地发挥基金经理的个人特色。
这25位基金经理当中,有在华安任职近二十年的资深老将,有被平台吸引加入团队的新鲜血液,更有从应届毕业生就加入华安投研团队“土生土长”的华安人。站在25周岁的重要时点上,他们表达了对华安的无限情感和深深祝福,尤其是下一个25年一起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决心!
2011年7月,王斌从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华安基金,做起了行业研究员。回忆起刚来华安的日子,王斌觉得自己“当初只是一个新人,是公司给予了极好的成长平台”。当了7年研究员之后,王斌开始管理基金组合,虽然身份有所变化,但他认为自己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而是投研“生产端”上的一环,他所做的是与整个团队一起合力为持有人创造价值。
刘畅畅比王斌早一年加入华安。2010年毕业季,华安基金在清华大学展开校招,刘畅畅顺利入职成为研究员,埋头做了十年研究之后,她晋升成为基金经理,一出道就受到投资者的喜爱。
同样在北大校园里看到华安校招宣传的还有陆奔,因为刚巧是经济专业,又非常认可华安基金的底蕴、看好公募基金行业的潜力,陆奔也因此与华安实现“双向奔赴”。
应届毕业生进入华安基金,从研究员做起,最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基金经理,已成为华安投研团队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首席投资官、副总经理翁启森特别强调投研转化率,研究员推荐的股票要直接反映到基金经理的投资组合上,观察效果,这样即便在研究员阶段,也能一定程度上参与投资实战,为日后上任基金经理提前做准备。日积月累,华安基金从研究员开始培养出的基金经理,成材率非常高,甚至远超团队自己的预期。
从研究员成长为基金经理,是以“十年”计的漫长过程。陈媛同样是应届毕业就进入华安投研团队,她认为:“任何一个企业,如果能长期留住员工,一定是企业文化吸引人,是价值观的契合共鸣,这要比其它任何因素都重要得多。”
谦逊、分享、勤奋、包容是华安投研团队的特点,融合了华安人25年沉淀而来的价值观,这让原本高强度的投资工作更具人性化,更有人情味,也因此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的加盟。例如,深耕医药消费行业的基金经理刘潇。
刘潇至今对刚来华安基金时感受到的“夹菜”文化记忆犹新:这里吃饭会互相夹菜,如果有谁只顾工作不吃饭,就会有同事把菜夹到对方碗里,确实是非常温暖。而她当初选择来到华安,除了团队氛围之外,还被这里的科技领域投研实力所吸引,希望在“超能团队”里拓展自己医药投资之外的能力圈。
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更能留住人才。在华安25人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团队中,司龄超过10年的员工占到一半以上。其中,投资研究部高级总监、基金经理杨明近20年前就加入华安基金,翁启森加入华安距今也有15年,陈媛、刘畅畅、蒋璆、王斌、李欣、陆奔等基金经理已经在华安工作超过十年,都是独当一面的中流砥柱。
蒋璆刚毕业的时候换过几次工作,自从2011年进入华安后便“安顿”下来。“这是一个非常和谐团结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走来,以长线思维做投资,很有成就感。”李欣曾经是工程师,来到华安之后,他感到“团队能够给予充分的空间和资源让大家不断成长,而且能够把个人成长和团队成长结合在一起,实现整体实力的跃升”。
虽然有团队制度、组织构架作为投研团队的“硬件”保障,但华安基金最吸引他们的还是投研文化的“软性”实力,在谦逊、分享、包容、勤奋的氛围之下,基金经理感觉到信任、尊重和包容,在收获业绩的同时也能收获成长,团队如“有机体”一般和谐发展。
一直以来,翁启森都希望能把“对的人”放在“对的风格”“对的产品”上去做“对的事情”,因此华安的基金经理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6年,有7位基金经理被分为两组“TF Boys”,分别是Traditional Fund Boys(传统行业基金经理)和Technology Fund Boys(新兴产业基金经理),他们展现了当时华安在科技领域和周期性行业、制造业上的投资实力。
到了2018年,翁启森发现多数基金经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风格,经过归因分析之后他将基金经理分为成长、价值和均衡三个小组。随着人才的不断涌现,投研团队多元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于是又逐渐增加了行业精选组和多元资产组,形成了现在5个投资小组的格局。
成长组由基金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胡宜斌领衔,成员包括李欣、蒋璆等,主攻传媒互联网、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胡宜斌作为华安科技成长投资的代表人物,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基金定期报告显示他所管理的华安媒体互联网近5年净值增长175.8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8.8%,业绩排名同类第2(海通证券,偏股混合型)。“技术控”李欣喜欢亲自开发模型,尽可能把新技术摸透,再来寻找投资机会。根据今年一季报,他所管理的华安低碳生活近三年收益率为88.1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8.27%。蒋璆则认为自己属于“价值型成长投资”,他希望自己能获得盈利兑现的收益而不仅仅是估值的回报,并按照价值投资的思路管理投资组合。由他管理的华安动态灵活配置A更是夺得近十年同类业绩榜首的成绩(海通基金,灵活混合型,截至一季度末)。
均衡组同样汇聚了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由陈媛担任组长,包括饶晓鹏、刘潇、王斌等,涉及的行业覆盖食品饮料、医药、农业、商业等,非常广泛。在陈媛看来,均衡组的基金经理能力都相对平衡,能像滚雪球一样慢慢积累长大。在饶晓鹏眼里,均衡风格需要更多地借助投研平台的帮助,能经受市场行情“不均衡”的考验,“体现到基金净值上既会有播种的季节,也会有收获的季节,所以阳光总在风雨后,非常感谢持有人的长期陪伴”。刘潇是医学世家出身的医药基金经理,对医药各细分领域的投资都有深刻研究,投资上更偏价值、偏理性。王斌则是近年来业绩非常突出的“大满贯”获得者,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他所管理的华安安信消费服务混合A获得近五年、近七年同类第3(主动混合开放型,海通证券),基金一季报显示其近五年业绩收益率为214.13%,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7.41%。
价值组由杨明领衔,专注的领域广泛覆盖周期性产业,比如金融、地产、建筑建材、化工、煤炭、电力、钢铁、交运等,充分体现了华安投研团队的一大特点,即是行业覆盖全面、完整无障碍。在杨明看来,价值和成长并非对立,在他的选股逻辑里,价值是基于对企业自身价值的理解,存在高估和低估的可能性,但他不会过度聚焦到某一行业上。
行业精选组则由投资研究部总监、基金经理万建军领衔,刘畅畅等都在此组,关注的行业覆盖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轻工、机械、军工、汽车、家电等多个大类。万建军通常在行业基础上叠加周期因素,均衡精选资产做组合配置;刘畅畅则尤其擅长电力设备、机械等行业,她在投资中更加看重周期性,在周期思维下做个股的选择。根据今年一季报,她所管理的华安文体健康A近三年收益率为154.34%,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6.52%。
多元资产组则由陆奔等基金经理组成。组长陆奔除了自己管理混合型基金外,还与其他基金经理合作管理债券产品。在他看来,就投资风格而言,他希望自己远离单一的属性或者标签,他说“不被定义就是最好的定义”。
这25位基金经理构成了华安基金多元化投资团队的核心。根据海通证券《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华安基金近5年整体收益率为112.18%,在同期116家公司中排名第9位;近7年整体收益率为117.62%,在同期9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0位。而在12家权益类大型基金公司中,华安基金最近2年、最近3年和最近5年的收益排名均位列榜首。
就在2022年,华安基金推出“实力挺你”系列品牌宣传活动,喊出了“我要的投资,是投资自己”、“我要的投资,是投资未来”、“我要的投资,是化繁为简”一系列响亮的口号。于华安投研团队而言,终于是时候、也有底气告诉大家——华安可以“实力挺你”,并且继续接受市场的检验。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