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原司长刘应杰:在大模型研发上我国总体处于跟跑状态 应超前谋划和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5-08 21:39

    ◎大模型研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尖端人才、创新能力和环境,还需要超强算力、算法、大数据、云计算等支撑,特别是高端智能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总体上我们还处在跟跑的状态,要成为领跑者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5月7日,以“数字安全@数字中国”为主题的2023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原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在杭州举办。本届大会设一个主论坛、一个数字安全成果展、十个平行论坛和一个科普讲坛。

    ChatGPT的问世引发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以“数字中国&安全治理”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上,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原司长、研究员刘应杰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新突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演讲。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ChatGPT的爆火?这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大规模商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为何我国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总量、论文总量均超过美国的情况下,在大模型上却是落后的?

    围绕这些话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在大会期间对刘应杰进行了专访。

    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原司长刘应杰发表演讲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蕊 摄

    在大模型研发上我国总体处于跟跑状态

    NBD:您怎样看ChatGPT的爆火?这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大规模商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有什么启发?

    刘应杰:ChatGPT之所以能够爆火,是因为它可以代替人做许多有趣的高智商的事情,而且许多是人们一般做不到的,比如回答百科知识般的几乎所有问题,还可以生成文本、从事艺术创作等。因此,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突破和重要里程碑,就像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出现一样,将带来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至于说人工智能大规模商业化时代是否已经来临,这可能有不同的评价角度。从广义上说,人工智能包括智能机器人、自动翻译器、无人机、智能制造、自动化港口等,那么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大规模商业化时代。如果仅仅从ChatGPT的角度看待人工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商业化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它将带来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呈现出不断扩展、广泛渗透的发展趋势。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超前谋划和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创造出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更多应用场景。

    NBD:截至2019年底,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总量首次超过美国;2021年,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总量也首次超过美国,赶超非常厉害,但我国在大模型上是落后的,您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

    刘应杰:现在,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是美中两强,总体上美强我弱,但我们也有优势,如在语言识别和人脸识别方面,包括多种语言交互翻译等。美国哈佛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成为美国全方位的竞争对手。

    ChatGPT的诞生,无疑体现出美国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竞争中的强大实力和综合优势。大模型研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尖端人才、创新能力和环境,还需要超强算力、算法、大数据、云计算等支撑,特别是高端智能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总体上我们还处在跟跑的状态,要成为领跑者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ChatGPT所带来的最大挑战,说到底就是我们会不会错失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再次被甩到后面的挑战。我们必须在人工智能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占领科技和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有必要根据最新形势变化制定实施新的人工智能发展国家战略

    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原司长刘应杰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NBD: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制定自己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刘应杰:应该说,我国布局人工智能发展还是比较早的,2017年国务院就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现在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规划,对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又先后制定实施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都与人工智能发展密切相关。

    当然,随着这些年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必要根据最新形势变化,制定实施新的人工智能发展国家战略,包括加快研发人工智能大模型,集中力量攻克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超前规划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培养和引进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及时研究制定有关规则和标准等。

    NBD:您在主题演讲中提到,我国在芯片等领域还被“卡脖子”,要突破这些“卡脖子”领域有没有一些切实有效的路径?您有哪些建议?

    刘应杰:针对我国集成电路芯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国家已经制定实施了相关的应对方案和政策措施,科技界、产业界正在不懈努力,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突破性进展。

    我们要把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科技领先大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现有成熟技术方面,一项一项往前推进,加快向高端技术攀升,由跟跑向并跑发展;另一方面,另辟蹊径开辟新的技术路线,比如光子技术与量子技术等,实现换道超车进入领跑阶段。当然,这些都要付出巨大艰辛与代价,需要克服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积累了难得的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科技自立自强是逼出来的,“卡脖子”将迫使我们走出一条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纳微科技董事林生跃增持7235股,增持金额31.57万元

    下一篇

    秦刚会见美大使是否预示中方愿同美方开展更高级别交流?外交部回应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