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建投租赁:剖析“价格战”背后逻辑,国产汽车从“夹缝生存”到“弯道超车”

    中建投租赁 2023-03-29 15:06

    最近,燃油汽车掀起了一波集体降价潮,长安深蓝、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一汽丰田,甚至宝马、奥迪等传统豪车品牌也都相继加入其中。而率先祭出降价“杀器”的是东风汽车。

    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多个汽车品牌与当地政府联合补贴,包括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岚图、东风风神、东风富康共计7大品牌58款车型,最高降价达9万元。

    一时之间,引发行业震荡。随后,北京、上海、广东、吉林、山东、河南等地几乎同一时间也推出了优惠补贴政策,降价之“火”俨然已成燎原之势。综合此前新能源汽车的多次降价,当前汽车的降价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令人惊叹。那么,汽车价格下降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

    一、供需决定价格,三方作用力下降价或成唯一出路

    经济学中经常提到,供需关系决定价格。

    从需求端来看——国内在经历了三年疫情防控并叠加诸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下,许多人更倾向于降低消费或者延迟消费。

    从供给端来看——通常汽车行业的平均库存周期在1个月左右是比较健康的,但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1月国内企业经销商平均库存1.8个月,同比增长23.3%。

    从政策端来看——今年7月1日开始我国将全面实行国6B标准,这一标准被称为“全球最严环保标准”,目前市场库存车中大约有20%左右不满足该标准,届时这部分车将有极大概率无法上牌。眼下已不足4个月,如何在节点之前完成车辆的销售上牌,对于众多车企来说迫在眉睫。

    另外,本次降价潮背后还有一个关键信息,不同于以往汽车厂商优惠,本次由当地政府参与补贴。这样做的用意又在何处?综合来看,汽车作为工业支柱,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

    对于率先打响价格战的湖北来说,汽车产业更是带动了数百万的就业。政府参与补贴一方面可以保住当地的汽车工厂,稳住就业;另一方面,汽车作为大宗商品对于盘活经济、拉动消费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长,对汽车行业的消费刺激,可以有效拉动有色金属、电气、电子、化工、出行、住宿、旅游等相关行业增长,进而实现经济内循环。

    时代的大潮奔涌,在众多车企降价一浪高过一浪的背后,我们更应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正所谓顺时代者昌,任何与趋势的对抗都是无力的,那么未来汽车的趋势到底是什么?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国产汽车的替代、逆风翻盘了。

    二、国产替代,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22年汽车厂家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本次降价事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国产自主品牌的崛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降价只是开始,传统合资品牌的没落几乎是必然。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汽车总体销量2686.4万辆,同比增长2.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

    去年12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接近51%,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不足5%。比亚迪俨然成为自主品牌中最耀眼的存在,2022年销售186.3万辆,同比增长152.5%,销量超过丰田、本田,不仅是2022年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销冠,也是全球市场销冠。

    世界新能源车企前15强中,除了特斯拉之外,中国品牌占14席。比亚迪的总市值首次超过万亿,跻身全球车企市值前三,也创造了自主车企的纪录。在世界经济面临波动的当下,中国汽车工业当仁不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核心技术主要看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2012年,中国发布《2012-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产业政策、各项补贴的支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茁壮成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技术上的话语权。对比燃油车时代的三大件,新能源汽车则提出了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在新的赛道,中国车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牢牢掌握了新能源的核心技术及产业链。例如比亚迪,从能源获取、存储到应用,相关关键环节都做了布局,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和车规级芯片等核心技术和零部件都握在手中,甚至打造了自己的垂直全产业链,真正实现了自主可控。

    中国汽车连续发布了多项引领行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宁德时代最新发布的麒麟电池被美国《时代》周刊(TIME)评为2022年度最佳发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的痛点。比如DM混动技术,可油可电超低油耗,高可靠性的优势是比亚迪插混车畅销的关键原因。还有纯电车型3.0平台,CTB车身电池一体化等技术,大幅提高车身扭转刚度的同时,极大地优化了车厢内部空间。其他国产车企如吉利、广汽、蔚来、小鹏等,也在三电系统等方面积累了雄厚实力,并各有独到之处。

    移动互联网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一个腾飞的技术基础。我国在智能手机方面积累的技术实力,可以无缝平移到汽车上。如今,中国的车机技术已经实现了车联网、远程启动技术、L2-L3级别自动驾驶等多方面功能,在智能化配置上,完全达到了海外百万级豪华车的水准。

    中国新能源汽车先进的技术引来了世界汽车巨头的青睐,改变了传统燃油车时代国内造车以海外技术为主导的尴尬局面,形成了以中国技术为主导的合作模式。比亚迪与奔驰成立腾势子品牌,由比亚迪提供新能源领域相关技术。

    致力于氢动力的丰田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在丰田汽车使用比亚迪的技术。德国大众与江淮合作,使用中国技术,生产新能源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40年前,我们用市场换技术,更是不敢奢想会有一天中国汽车可以和海外汽车巨头平等合作,甚至反向输出技术,掌握时代的话语权。

    三、千帆竞发,自主品牌踏上出海之路

    产品是否有竞争力,市场销量就是最好的检验。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要走向世界舞台,接受全球人民的检验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毕竟中国汽车市场只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外面还有三分之二的广阔市场,海外市场无疑是中国汽车增长的第二曲线。当前海外市场大多由丰田、本田、大众、福特等老牌车企基于多年深耕占据。

    中国车企想要入局其中,只能通过新能源汽车来实现。今年以来,比亚迪、长城等多家车企纷纷出海。比亚迪首站挪威,后续陆续进入日本、德国、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市场,在当地市场中颇受认可。长城汽车也早已开始海外布局,不仅进军巴西、南非,还主动杀入欧洲市场,在欧洲人心中埋下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高品质、强技术”的种子。新势力蔚来汽车则另辟蹊径,以租代售,在挪威、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建立了授权服务中心网络。

    从销量上来看,比亚迪2022年海外市场销售5.6万辆,同比增长307.2%,发展势头迅猛。国产新能源车正全面走向世界。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已经走过了40年风雨,其中有多少坚持、努力、隐忍、欣喜。当年的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等民营车企,现在逐步成长为有实力收购外资品牌的大型汽车集团。

    国内各大车企正在高歌猛进,不断刷新中国速度。当传统燃油车企还在犹豫是否向新能源转型的时候,比亚迪生产第一个100万辆用了10年时间,第二个100万辆仅用了1年,第三个100万辆仅用半年,真正印证了中国速度。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截至2022年末,国内供应链上有60.5万家企业。这就意味着,每卖出一辆新能源车,60万家企业都能吃上一口肉。

    乘风破浪,一路向前,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闪亮名片。纵观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同产业如同不同季节的花朵,源源不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欣欣向荣。从最早的纺织业崛起,到中国的小商品遍销世界,再后来是家用电器、光伏、手机,我们由低技术、低附加值走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未来,新能源汽车必将延续中国制造的辉煌。

     

    上一篇

    洪涛股份:公司没有全面收购凯豪达的计划

    下一篇

    协和电子:公司无车载多功能TBOX产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