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Gartner研究副总裁孙志勇:生成式AI背后的算力需求特别庞大,很少有企业愿意负担相应成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17 18:59

    ◎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的原因,Gartner研究副总裁孙志勇认为,业务和IT融合不足是关键。规模越大的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壁垒越高,领导传统的固有观念也越强,转型难度也就越大。

    ◎孙志勇表示,随着国家数据局的组建,未来数据交易有望成为新风口,与之相关的数据安全、数据计算等企业,或将迎来发展良机。

    每经记者 杨卉    每经编辑 魏官红    

    数字经济热度空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多方推动下,不少企业提出数字化转型目标,但目前进度不一。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Gartner研究副总裁孙志勇。通过沟通调研,孙志勇发现,我国只有不到15%的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目标,业务和IT难以融合是最大的障碍。

    此外,对注重经济效益的传统企业来说,可为业务助力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软件增强、数据分析等技术是关注重点;而ChatGPT、元宇宙等暂未被证明价值的前沿技术,则不是其押宝的方向。

    孙志勇指出,生成式AI背后所需的算力特别庞大,很少有企业能负担得起这样的成本,他认为,随着国家数据局的组建,数据交易市场将迸发巨大的机遇。

    Gartner研究副总裁孙志勇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都在数字化转型,但仅不到15%的企业达成目标

    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并不新鲜。

    从当前的最新进展来看,根据孙志勇的调研数据,全球范围内,19%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已经达成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这个数字,在国内会更低一些,只有不到15%的企业达成了数字化转型”。从转型所处阶段来看,国内约有60%的企业还处在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30%的企业在加速期;只有10%左右的企业进入了收获期。

    图片来源:受访对象供图

    值得注意的是,转型和优化在本质上是两件事。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与转型,诸如流程优化,财务系统构建等,则属于数字化优化的范畴。即便优化已经完成,也不算真正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至于进展缓慢的原因,孙志勇认为,业务和IT融合不足是关键。规模越大的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壁垒越高,领导传统的固有观念也越强,转型难度也就越大。这些企业基本将数字化转型和发展IT画了等号,IT成为了工具和系统,并未对业务转型带来实际贡献。

    也有表现突出的行业。具体来看,孙志勇指出,从投资力度上看,数字化转型中投入最大,效果也最明显的无疑是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类企业。同时,保险、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业,如半导体、精密元器件等领域的转型也较为成功。

    而对绝大部分完成了数字化优化的企业来说,未来仍需寻找新的驱动增长极。孙志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企业反馈的数据来看,与合作伙伴创新生态系统,各自进入对方市场领域是可以尝试的方向。

    “也有好消息。经历了三年全球疫情的影响,接近三分之二(64%)的受访董事会表示,愿意在2023~2024财年中提升数字化转型的风险偏好来刺激业务增长,这个信号在过去是很少出现的,至少在疫情期间从未有过。”在孙志勇看来,未来1年至3年内,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前期推进目标,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数量也会有明显提升。

    即便只拿出2%的数据来做交易,刺激效应也很突出

    有了目标,下一个流程是探索实现方式。孙志勇表示,从调研结果看,新的一年,扩充产品线来提供新产品/服务;对工作模式、人才策略、外部合作伙伴战略实施转型;进入新市场和细分领域,是受访董事会较为侧重的工作方向。

    不过,从数字化转型涉及的技术上看,近期大火的ChatGPT、生成式AI,以及去年“出圈”的元宇宙等相对前沿的技术,都未被受访董事会看好,这一情况或将延续到2023年至2024财年。孙志勇强调,生成式AI背后所需的算力特别庞大,很少有企业愿意负担这个成本。

    而有转型需求的企业大多为石油等传统企业,他们的诉求很简单:将传统业务转成数字化业务。在这些董事会成员看来,选择技术前需考虑投入产出收益,以及背后的赚钱效应。只有特别成熟、明确可以盈利的技术,才是他们愿意触碰的方向。

    对热门技术不“感冒”,这些企业还能用哪些技术走向数字化?

    根据孙志勇介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呼声最高。“需要强调的是,GhatGPT也是人工智能,而董事会提到的人工智能,是指可以助其实现智慧生产、流程自动化,维持企业生存和业务增长的技术。”此外,软件增强、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也是董事会关注的重点。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推进,未来哪些赛道会率先突围?

    在孙志勇看来,一方面,在国资云利好上构建的产业云或行业云有很大机会。另一方面,数据交易市场也有很大空间。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已有上海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中心等,数据交易的形式也有很多,如直接销售脱敏的数据,或提供数据分析,报告等。

    孙志勇直言,保守估算,即便只拿出2%的数据来做交易,GDP被刺激的比例也是不敢想象的。此外,随着国家数据局的组建,未来数据交易有望成为新风口,与之相关的数据安全、数据计算等企业,或将迎来发展良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华孚时尚:实际控制人提议回购不低于1亿元且不超过2亿元公司股份

    下一篇

    承德露露:公司有在电影院线投放广告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