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毕陆名
据CCTV国际时讯3月2日报道,“北溪”天然气管道遭破坏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就曾指出“是美国干的”。近日,萨克斯此前一段有关“北溪”事件的讲话又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转发。视频中,萨克斯指出,美国媒体其实对“北溪”究竟遭谁毒手心知肚明,可却只能沉默或把矛头指向俄罗斯。萨克斯还认为,欧洲要想清楚,“支持美国的霸权野心”和“切实保护自身安全”,到底哪个才是该做的。
据CCTV国际时讯3月1日报道,美国资深调查记者称拜登政府为赢得大选炸毁北溪。西摩·赫什上周末接受网络播客视频采访时指出,美国政府策划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为的是让德国等欧洲国家没有退路,将它们绑上支持乌克兰的“战车”,以确保能赢得这场冲突——而美国总统总是“发现”战争对他们在大选中的得票率有“神奇的作用”。
据央视新闻3月2日报道,日内瓦外交学院国际法教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前民主公平国际秩序问题独立专家德扎亚斯近日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破坏是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在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指出美国是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幕后黑手后,美方的简单否认和拖延不足以回应来自全世界的诸多疑问和关切。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应承担举证责任。
据央视新闻3月2日报道,德扎亚斯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是重要的国际基础设施。管道被破坏对全球政治、经济、贸易、生态环境以及民生福祉都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这是一个重大的恐怖主义行为,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实施者应承担相应后果。
作为国际法领域的资深专家,德扎亚斯表示,西摩·赫什等人揭露的信息是令人信服的。美国的简单否认和拖延,不足以回应来自全世界的诸多疑问和关切,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应承担举证责任。
日内瓦外交学院国际法教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前民主公平国际秩序问题独立专家 德扎亚斯:“(美国)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否认是不应该得到法庭的保护的,举证责任显然要倒置,因为所有信息都掌握在美国及其北约伙伴手中。作为一名国际法教授,我很清楚,美国必须站出来提供信息,联合国大会可以通过一项决议要求进行客观、透明、公正的国际调查。联合国大会也可以通过决议告诉瑞典,它不能坐视它所掌握的信息,事实是,瑞典确实进行了调查。”
德扎亚斯指出,西摩·赫什指出是美国策划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后,美国主流媒体反应冷淡,美国政府压制了关于“北溪事件”的大部分信息。德扎亚斯说,他对美国法治的崩溃表示关切,美国媒体成了政府的应声虫。因此,在“北溪事件”上,需要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与压力。
日内瓦外交学院国际法教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前民主公平国际秩序问题独立专家 德扎亚斯:“再也没有一个自由、独立的(美国)媒体将事情告诉美国人民:看,这是一个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它是由我们的政府故意干的,以你们的名义,你打算怎么做。大多数(美国)人所做的是把头埋在沙子里,他们也不想知道关于“北溪事件”的任何信息。所以我认为,在联合国(这一平台上)强调“北溪事件”是很重要的。”
据光明日报3月1日报道,赫什的报道发表后,全球舆论场并没有出现轰动,西方媒体表现出不合其常态的“谨慎”。加拿大《西部标准报》近日对美西方舆论场这一怪象评论说,赫什的报道是“10年来最大的新闻之一”,但北美几乎没有媒体愿意对此进行深度剖析。
最让人感到奇怪之处在于,赫什本人出身于美国主流媒体,是普利策奖得主,在新闻界具有极高的可信度,也是业界相当资深的前辈,但对于这么一位人物的重磅爆料,美国主流媒体,诸如《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纷纷刻意保持漠视与沉默,让足可以登上头版头条的爆炸性新闻硬生生淡化、降温。这,就更让国际社会感到不寒而栗。
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年的档口,美国试图通过将枪口调转对准俄罗斯的方式,回避国际社会对自身的质疑。在安理会会议上,美国展现了其一贯操控舆论、回避责任的能力,与其伙伴国家纷纷称,俄罗斯在此时提出‘北溪’管道被炸的真正原因,是转移人们对其“入侵乌克兰”一周年的注意力。美国公使衔参赞约翰·凯利称,“俄罗斯迫切希望改变话题”。
在当前对“北溪”的搜索词条中,排在最前位的是白宫对于策划爆炸的彻底否认,接着是一些西方国家“对爆炸调查保持耐心和冷静”的跟进呼吁,偶有一些媒体试图打破美欧舆论场诡异的平静,惊叹“欧洲对于(赫什的)‘北溪’爆炸报道鸦雀无声”。
这张丹麦国防部2022年9月27日发布的照片显示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新华社2月24日报道,披露美国秘密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知名记者西摩·赫什23日指出,美方破坏管道是为了防止德国使用这条能源动脉,确保欧洲国家在俄乌冲突中跟着北约走。
“他(美国总统拜登)这样做是出于政治目的,就是这样,”赫什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他这样做是防止一旦冬天迅速到来时德国及西欧国家启用这条管线。”
“德国政府(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停掉了这条管线,但德国政府有权重开。这次行动的根本原因就是,确保欧洲、西欧继续支持北约,继续向这场针对俄罗斯的代理人战争提供武器。”
这是2022年9月14日在德国卢布明拍摄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相关设施。图片来源:新华社
“北溪-1”于2012年开通,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直通德国,向欧洲输气。“北溪-2”与“北溪-1”大致平行,2021年完工后,因美国方面阻挠而迟迟无法投入运营。
俄罗斯去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前几天,德国政府中止“北溪-2”项目审批进程。西方后来对俄罗斯发起一系列经济制裁,欧洲联盟决定逐步减少进口俄罗斯能源,转而购买更多美国生产、价格更高的液化天然气。俄方则减少对欧洲供气,“北溪-1”输气量去年6月中旬以后大幅减少,同年8月底因维修原因暂停输气。
赫什2月23日接受采访时说,美方实施破坏前,拜登和美国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曾说漏嘴,让策划这次秘密行动的情报部门头疼。去年2月7日,拜登在白宫会晤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会后的联合记者会上,拜登威胁,如果俄方“入侵”乌克兰,“北溪-2”就会被“终结”。但朔尔茨在访问期间没有表示支持终结这一项目。
美方对赫什的报道内容坚决予以否认,挪威、丹麦等事件相关国家也否认或拒绝置评。欧盟委员会发言人2月23日也表示,欧盟目前不予置评。丹麦、德国和瑞典分别调查这一事件,但拒绝与俄方共同调查。俄方已经呼吁联合国发起调查,并敦促美方给出说法。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光明日报、CCTV国际时讯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