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新增14家医疗机构,包括广州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加上第一批的5家,合计19家。
每经记者 潘婷 每经编辑 廖丹
日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新增14家医疗机构,包括广州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加上第一批的5家,合计19家。
“随着政策的推行,‘港澳药械通’医疗机构名单不断扩容,有利于促进内地医疗机构与跨国药企、医疗科技公司的合作,加快各地医药标准的对接,加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医药产品创新,实现大湾区医疗产业共同发展,推动大湾区医疗水平迈向标准化、国际化。”国际著名眼科教授林顺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名单显示,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共14家医疗机构,分别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广东祈福医院,广州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深圳禾正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院区),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东莞光明眼科医院。
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 图片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据悉,指定医疗机构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简称“港澳药械通”。
指定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按程序向职能部门申报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不断完善健全审核、采购、使用、监测、评价、信息和安全等管理制度机制。要加强日常巡查,严格防控医疗风险,严禁港澳药品医疗器械非法流入社会,确保仅用于本医疗机构特定医疗目的,保障用药用械安全,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2021年1月,由广东省药监局牵头,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组织开展了“港澳药械通”政策试点。第一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包括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广州现代医院、广州和睦家医院、珠海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和中山陈星海医院。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希玛眼科有3家医院入选“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
林顺潮教授对记者表示,“港澳药械通”政策的出台具有重大意义,打通了国际创新药械快速进入内地的通道,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及时有效地引入更多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全球先进药品和医疗器械。有利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质量“同质化”,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对先进药械的可获得性,让广大群众病有良医,治有好药,享受到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
2022年2月18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包括阿培利司薄膜包衣片、布西珠单抗、卡马替尼、厄达替尼片、布地奈德缓释胶囊、注射用羟钴胺素等6款药物,以及一款医疗器械——细胞分选/处理系统。
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目录 图片来源: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12日,累计获得批准急需进口药品23个(共46个批次),医疗器械13个(共15个批次),共惠及1789人次。
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医疗机构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且不属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兴奋剂目录中的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等实施进口准许证管理的药品;临床急需进口港澳医疗器械是指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属于临床急需、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
此次公布的第二批目录中含有多个突破性药物。比如,布西珠单抗(Brolucizumab)由珠海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申请使用,为黄斑变性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2022年2月9日,依托“港澳药械通”政策,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国际眼科创新药诺华“布西珠单抗Beovu®”获批在珠海希玛眼科医院使用。
“治疗后的眼睛一点也不疼胀,我很激动,也很幸运。我看到了治疗的希望,希望可以重获光明。”2022年3月27日,林顺潮教授团队为患者田先生在希玛眼科医院进行了内地首针布西珠单抗注射。结束注射治疗手术的田先生说,按以往的治疗方案他需要每隔1-2个月注射一次药物,使用布西珠单抗的治疗后每隔3-4月注射一次即可。
“相较于以往,布西珠单抗的单针治疗费用略高一点,但现在一年只需要3-4次的注射治疗,算下来一年治疗整体费用还是降低不少。”田先生表示。
2022年8月,为惠及更多内地患者,珠海希玛眼科医院参与了由诺华发起的“倍优适100计划”,与国内眼科专家紧密合作,建立前沿治疗学术交流平台,规划至少服务100位现有治疗手段无法获益的眼底病患者,基于这百位患者也将总结探讨适宜中国眼底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最终惠利于中国的每年300万新发眼底病患者。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212379156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