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2022年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正式出炉,最终共有40个案例从157个报名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典型案例。为彰显示范作用,共享先进经验,今日,我们对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展示。
每经编辑 张强
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一)坚持以流程标准为根基,平台发展规范化。全面梳理交易流程环节,将交易服务46个主要环节的规则和流程固化到系统,首个实现将地方标准嵌入交易业务系统。同时,纵向与信用中国、省级平台联通,横向与发改、住建、网络理政办等市级主管部门对接,并与4家银行、8家电子保函系统完成对接,初步形成全方位数据共享格局。
(二)交易事项全程在线办理,“一网通办”便捷化。实行平台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CA证书“一处注册,全市互认”、“一次登录,全网访问”、“信息变更,即提即办”,市场主体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即可实现“掌上办”“指尖办”,交易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
(三)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交易业务常态化。通过“不见面”开标大厅,在线实时开标,减少交易现场人工唱标等5个环节,开标时长压缩80%以上;自推行不见面开标以来,累计开展不见面开标项目4011个,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开标占比提升至92%,外地企业中标率提升约5个百分点。同时,“不见面”开标保障了疫情期间招标投标正常有序推进。
(四)信息技术智能辅助评标,电子评标智能化。充分发挥信息共享优势,减少重复数据录入,自动读取解密投标文件报价信息,自动比对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自动计算汇总评审得分,自动生成规范、完整、准确的评审资料,评审效率提高60%。
(五)远程异地评标资源共享,评标方式协同化。推进实现市域、成德眉资都市圈、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全覆盖和省外城市的常态化。至今全市完成远程异地评标596场。通过远程异地评标,促进专家和场地资源共享,有效避免专家“熟面孔”、“本地圈”。
(六)拓展延伸平台服务长度,优化营商长效化。在云平台系统上线中标通知书在线发送、中标合同在线签订和履约保证金凭证在线提交等功能,在四川全省范围内率先试点推出“交易见证”服务,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现成都交易中心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的应用实效。
一是获取文件“零门槛”。交易信息公开和交易程序简化,门户网站公布交易信息,投标人无须注册和登录便能直接浏览、下载招标文件,进一步降低获取招标信息成本。二是交易全程“零次跑”。全省率先试点推出工程建设“交易见证”服务,上线发送中标通知书、签订中标合同、提交履约保证金缴纳凭证等在线办理功能,全面实现无接触交易。三是项目开标“零等待”。进一步精简工程建设交易环节,到达开标时间之后所有投标人可同时在线解密投标文件,其中同一开标时段最多1000家投标人同时在线解密。四是区域规则“零差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全流程电子化系统,全市做到交易规则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操作方式统一,实现服务标准化、招标文件模板化。每年为市域内15个交易分中心节约系统建设和维护资金约2000万元。五是参与交易“零费用”。为投标人提供免费系统服务,各方市场主体无需缴纳任何系统使用费。每年为其节约标书编制工具使用费、标书印刷费、搬运费、投标差旅交通费等费用约8000万元。六是系统风险“零发生”。强化投标信息保密,投标人须持CA数字证书加解密投标文件,加密传送电子保函数据,不断增强网络安全预警,有效预防交易过程风险。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