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2022年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正式出炉,最终共有40个案例从157个报名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典型案例。为彰显示范作用,共享先进经验,今日,我们对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展示。
每经编辑 张强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一)推动数据共享,按下“信用沙盒”对象筛查“快捷键”。
一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与京东、58同城、积微物联等电商平台签订《网络交易“信用沙盒”监管试点工作政企合作协议》,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进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政企数据共享共用。二是全量归集涉企信用信息。将登记、许可、监管以及网络交易平台数据、互联网经营活动痕迹、舆情信息数据等数据整合校验后记于主体名下,形成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的全景多维信用“画像”。三是动态管理“信用沙盒”。对电商平台内信用好、风险低的市场主体,全面纳入“信用沙盒”管理,构筑“信用沙盒”监管主体库,并实现动态更新。
(二)强化分类管理,完善信用风险分类“工具箱”。
一是构建“通用+专业”指标体系及计算模型。以省市场监管局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网络交易领域特点和成都实际,构建网络交易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通用+专业”指标体系及计算模型。二是实施信用风险分类。根据实际情况,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判定相结合的方式,将网络交易经营主体按信用风险高低进行分类。信用风险结果记于主体名下,作为配置监管资源的内部参考依据,实施按月动态更新。三是采取差别化监管措施。对“信用沙盒”中的市场主体,采取降低双随机抽查比例频次,实施信任监管、宽松监管和大数据监测等非现场监管的包容审慎监管措施,最大限度杜绝执法扰企现象发生。
(三)坚决守住底线,政企协同筑牢监管风险“防火墙”。
一是实施在线触发式监管。制定监管风险触发清单,对纳入“信用沙盒”内的市场主体,设置监管“红线”和违法违规行为触发条件,一经触发,系统自动生成违法预警线索,通过电商平台向平台内经营者发出行政指导信息,督促主体限期整改,违法违规主体将自动移出“信用沙盒”。二是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制定常见风险点行政提示触发清单,多渠道向平台内经营者自动触发推送法律法规规定、违法违规风险、年报填报指南、信用修复方法等行政提示信息,有效推动监管关口前移,从事后处罚向事前提示转变。
(一)将信用监管与网络交易监管有机融合。通过“信用沙盒”监管工作,推动信用监管和网络交易监管深度融合、协调推进,信用监管基础性作用得到发挥,增强信用监管的专业性和穿透性,提升网络交易市场监管效率。
(二)开启政企协同共管共治新模式。打通了政府部门、网络交易平台和平台内经营者三者之间共同治理的通道,形成市场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截至目前,已向平台推送违法预警线索7300余条和行政提示信息17000余条,直接向平台内经营者发送手机短信24300余条,在平台配合下引导6700余户市场主体主动整改纠错,帮助市场主体避免行政处罚和信用受损,提升主体诚信合规经营意识。
(三)落实包容审慎监管的生动体现。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在事中事后监管中的作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监管创新,努力做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截至目前,归集网络交易经营主体各类信用信息100万余条,建立12万余户试点主体库并完成信用风险分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