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由经济观察报、经观传媒共同举办的“宏观经济论坛暨领航年会”顺利落下帷幕,本次宏观经济论坛以“大时代 新发展”为主题,秉承理性、建设性的宗旨,邀请政策研究者、经济学家、企业家一起探讨热点问题,把脉宏观经济,探寻中国经济发展路径。
本次宏观经济论坛将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欧国际商学院和华夏新供给研究院等专业学术机构的支持下,广邀学者专家、资深从业者一道,为宏观经济的发展把脉,为实体产业的未来探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作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举措新要求。站在大时代的起点,眺望未来,中国经济迎来新动能和新机遇。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落实,中国发展的质量将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全新机遇。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但是经济恢复基础仍不够牢固,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进高质量发展,仍是有待充分讨论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文钊代表主办方致辞,对参会嘉宾们表示欢迎与感谢。文钊并在致辞中表达了对2023年的美好期许,精准防疫、扶持小微、稳定房市等政策在近期陆续出台,为2023年各项经济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就宏观经济政策的再定位发表了主题演讲,他提出,如果在市场秩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没有出现常态化的状态时,过度使用稳增长的经济复苏政策,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扭曲。大量的疫情隔离防控下,人流物流都没有正常化,即使采取大量刺激政策,消费和相应的投资也不会出现反弹,因为大量的预期实际上是跟随疫情和疫情政策来进行调整的,而不是简单的经济政策。政策必须要与现阶段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科学化、优化相匹配,必须要与社会运行秩序、经济运行秩序常态化相匹配。这时候可能是我们很重要的推出的时点。而在当前,或应当以各种经济参数不出现大幅度下滑作为近期几个月的政策目标。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发言表示,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创新成为最主要的决定将来增长能不能可持续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到2035年能不能达到中等发达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这对金融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意味着金融模式要转变。就支持创新来说,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可以特别的关注:一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二是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要转型,更加有利于支持创新活动;三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数据技术手段帮助降低创新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不论是用信贷的方式还是用资本市场的方式,都能让它们更好地获得金融的支持,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桑坦德经济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朱天在发言中分享了对中国过去40年经济高增速的看法,他认为高投资、高储蓄、高的教育质量,以及较快的技术进步速度、模仿能力强是中国实现远超发达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中,储蓄和教育是中国的文化特色;只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改革开放道路,同时避免一些具体经济政策的失误,中国经济将增长更快,中国的明天还会更好。
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总经理董峰分享的主题是“打造国家级现货服务平台,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他表示,现货交易所承担的重要功能就是打造连通金融与实体的基础设施,这套基础设施要能解决传统融资过程中一些常见的风险点,为国家金融和实体、资金和资产的有效融通提供可能。做到这些需要有效的路径和工具,首先交易场景要线上化,把中国经济上百万亿级的线下真实发生的贸易,基于基础设施、基于商业逻辑、基于公共服务搬到线上来,真正地场景化。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大量的实物资产、物理资产要能够数字化,要解决从物理资产到数字资产之间的唯一性的映射问题,要用到物联网和区块链,以及金融工具的标准化。“我们打造的这套数字化资产体系,还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同公开市场、同金融机构的资金能够有效地实现无缝融通。在这个过程中,从资产的角度,必然要经历资产的标准化、数字化甚至是通证化,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套真正的平台基础设施。”董峰表示。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社科院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经伟将与几位在京琼籍专家,包括中国社科院人类学所二级研究员张继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摄影艺术家冯建国,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李博柏,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苏腾展开深度对话,探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经验与未来。
陈经伟认为,从经济研究的角度出发,海南的发展长期以来得到了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各个要素中,各种文化价值起着根本性作用。针对海南自贸港如何充分发挥本土文化,促进海南自贸港发展,还需要更多进一步的探讨。
张继焦认为,文化如何变成经济的一部分,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顺序的问题,到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文化才能跟上。不但是对海南,对其他欠发达地区也一样,在急速的发展过程中不要忽视了对文化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问题。
冯建国结合自身文化行业的经历,指出本土文化与经济挂钩,需要通过更好的、更著名的艺术家或者文化人去挖掘提高,将专业水平提升到国际共通审美范围内,也可以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将海南本土文化推向全国、全世界,成为带动海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李博柏表示,海南自古以来是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多元的文化意味着本土文化只能作为众多文化、众多生活方式中的一种,不能说文化保护只保护那个形式,比如建筑、艺术等,而且还是要保护传承文化形式的人。在有些地方的做法,已经偏离了这个方向,古镇保留下来,但是人走光了,只剩下风景。他提出建议,保护这些承载形式的人,让他们作为文化力量,能够延续文化的传承。
苏腾提出,海南要发展外向型经济,要想包容和兼容世界不同的文化类型,让他们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发展经济,重要的是需要保持开放基本的态度,这需要用姿态最低的服务态度去面对外来的所有要素,从服务的角度去做好开放,而不是从管理、管制、从高处、风险防控的角度去看待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宏观经济论坛设置的“经观书房”环节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伍晓鹰在会议现场分享了对其译作的《世界经济千年史》的深度解读。借由该书作者麦迪森提出的问题,即人类何以重现自由市场经济的辉煌,伍晓鹰表示,如果全球的政治家们有足够的智慧,离开丛林法则,离开一种相信只有争斗才可以崛起的信念,回到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化和全球市场化,人们还可以重现自由市场经济的辉煌,人类是有未来的,是有大发展的。
最后,经过3个月的案例征集、评审以及专家的指导,本次宏观经济论坛暨领航年会最终揭晓了领航企业,对上述企业在2022年的坚守和努力致敬。
本次论坛由北京卫视财经、新闻主持人,“总裁Talk”创始人张伟担纲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