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数字化转型成效凸显 厦门国际银行荣获金鼎奖“年度科技金融奖”

    2022-10-31 19:51

    10月28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2中国金融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第13届中国金鼎奖(金融)榜单也同步重磅揭晓。作为一家颇具特色的科技领先型中小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在此次金鼎奖评选中获得“年度科技金融奖”。

    面对席卷而来的数字化浪潮,“智慧革新、数字引领”是厦门国际银行锚定金融科技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在去年厦门国际银行“五五规划”启航之际,该行更是定下“致力于未来五年打造科技最领先城商行”这一目标,全方位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如今,厦门国际银行的数字化战略部署、组织机制日益优化,风控基础不断夯实,已构建起一个安全、智慧、开放的运营体系,并且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将数字基因全面渗透各项业务经营管理中,极大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科技投入持续加码,机制优化推动业务创新

    对于银行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升级并非一蹴而就,如何在短期利益与长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是各家银行都会思考的问题。

    对于厦门国际银行而言,金融科技在业务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必须坚定科技引领的战略定力,而这也意味着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源投入。2021年全年,厦门国际银行科技投入为7.16亿元,较上年增长23.63%;近三年科技投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01%、3.23%、4.26%,呈逐年递增态势,稳居同业较高水平。

    不仅如此,厦门国际银行也高度重视对复合型人才以及专业领军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例如通过全球招聘形式招聘首席信息官,从头部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及科技公司引进有丰富金融科技项目经验的专业人才等。此外,该行还通过行业论坛、高级技术研讨班/讲座等各类培训,提升金融科技人才的专业素养。

    随着科技投入持续加码,厦门国际银行也根据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需求,不断优化战略部署、组织机制,并以此带动业务创新落地。

    2022年,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了由行长担任主任的“数字化发展与科技管理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及金融科技规划的研究制定与执行监督,在董事会及高管层领导下,统筹负责数字化转型与科技管理工作,促进银行业务高质量发展。

    此外,为了将数字化转型成效更好地用来服务实体经济,厦门国际银行还设立了总行科技下沉分行“1+2+5”组织架构与工作机制,即1个总行科技下沉领导小组、2个总行科技下沉专家组以及5个分行科技创新办公室。目前该机制已推动多项创新业务落地,比如面向茶商、茶农等特色产业客群的“茶享贷”“茶商贷”数字小微产品,助力闽东百姓致富及乡村振兴;积极响应首都“菜篮子”工程信贷扶持政策,针对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商户特性推出“兴农贷”小微产品;为解决科创型企业知识产权难以短时间变现的“痛点”,推出免抵押免担保的“知享贷”经营性信贷产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国际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尝试与探索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经营管理与业务开展。近年来,厦门国际银行广泛开展银政、银校、银企、银银合作对接,共建金融科技合作生态。不仅如此,2021年9月,该行还发起成立了由境内外银行同业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知名院校等企业共同组成的“北辰山中小银行金融科技联盟”,并在2022年7月当选了联盟理事长单位、秘书长单位,开启信息、资源、知识、智慧和科技等全方位共享。目前,该联盟成员已拓展至42家,覆盖全国1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市,未来该联盟也将为中小银行提升金融科技实力持续助力。

    量身打造专属服务,数字普惠金融提质增效

    基于持续增厚的科技实力,厦门国际银行大力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小微、公司金融数字化等金融科技产品与服务创新,在“数智化”金融服务体系的框架下,推动风控、营销、运营、决策等经营管理各领域智慧升级,同时将金融“活水”精准引流至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

    目前,厦门国际银行已有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电子保函平台、企业账户资金平台、国行E企盈等多个对公线上化平台,打造公司数字化基础平台体系,并且发布了“国行e家”公司数字化品牌,构建“融升”创新授信、“慧升”支付结算、“盈升”渠道服务三大产品体系,探索金融服务实体新途径。截至2022年9月末,厦门国际银行公司数字化创新授信业务累计落地618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超180%。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老大难问题,厦门国际银行构建了以“金融+科技”为支撑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量身打造数字化、线上化的“非接触式”金融产品,包括“房E贷”“小微E贷”“税享贷+”“知享贷”“国行信e融”以及面向外贸企业的“国行外贸e贷”等产品,有效覆盖各类业务场景。截至2022年9月末,厦门国际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667亿元,较年初增速32.33%,较上年同期增速44.04%,超过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超9万户。

    以电子保函业务为例,该产品以国家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的公开交易数据为基础,结合公检法、征信等数据,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风险管理模型,实现客户授信自动准入、自动核额,打破了过去银行保函出函流程长、小金额保函业务难受理的服务瓶颈,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信息透明度较低等“急难愁盼”痛点。通过该产品,厦门国际银行已累计为6400多家中小微企业开立超15万笔电子保函,为企业节约保证金突破500亿元,产品先进性及便捷性受到客户与合作方的广泛好评。

    此外,围绕普惠金融与消费金融,厦门国际银行还建立了“Hello!梦想+”普惠金融品牌,依托数字小微平台、数字消费平台、产业金融平台,针对小微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个人消费者、涉农主体三类客群构建三大产品体系:未来梦想+、生活梦想+、山海梦想+,提供更聚焦、更精准的差异化产品及服务。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厦门国际银行零售数字消费类贷款累计投放超132亿元,共计服务个人客户超5.47万户。

    强化技术平台建设,智慧风控护航金融安全

    事实上,厦门国际银行早在多年前便着手布局打造科技竞争优势。2014年该行实现核心业务系统及配套系统顺利上线,初步建成了以客户为中心、7×24全天候服务、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业务交易处理平台;同年,厦门国际银行科技创新中心启建,并在2020年正式启用北辰山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厦门国际银行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进一步建立起高效支持业务发展的技术平台,不断提升数智化核心基础技术能力,为业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需要注意的是,在享受科技更新迭代释放的红利同时,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也更为复杂隐蔽。有分析称,当前银行业面临的风险集中在两个领域,其一是网络安全风险,因金融领域数据价值愈加凸显,逐渐成为网络攻击、数据窃取的重点对象;其二则是业务安全风险,例如商户欺诈、洗钱、薅羊毛、骗贷等。

    风控对于银行业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如何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牢牢守住风险底线?自动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数字风控能力是重中之重。

    从厦门国际银行的探索经验来看,一方面,该行通过夯实网络安全的主动防御和纵深防护能力,以多层次技术防护控制手段,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反欺诈、信用评分模型、贷后风险预警等场景中,多方位、多维度构建智慧风控体系,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据了解,厦门国际银行在2020年便提出建立以“数控、机控、智控、捷控”为核心,风险数据、模型研发、智能决策、监测预警四位一体的智慧风控体系架构规划。而数据的积累与开拓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为此,厦门国际银行搭建了外部数据管理平台,持续引入60多项外部数据,并通过设立人工智能及数字模型实验室、引进一批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建模分析团队、同厦门大学数创金融实验室合作进行技术共享、构建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平台基础架构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一套以数据为基础、以机器学习平台为数据挖掘工具、以风险模型为决策依据的全景式智能风控体系,大大提升了自主风控核心能力。

    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推进,厦门国际银行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提速竞跑,各项业务齐头并进。该行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持“智慧革新、数字引领”的发展理念,突出创新驱动,向着金融科技最领先城商行的目标奋力前行。

    上一篇

    注意!依米康:实际控制人孙屹峥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的股份

    下一篇

    注意!均瑶健康将于11月16日召开股东大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