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要重视循证医学方法,用现代科学语言将中医药疗效和作用机制讲清楚、说明白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0-13 14:11

    ◎张伯礼院士强调,临床疗效证据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提升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要拿出高级别的疗效证据,要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方法来评价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用科学的语言诠释中医药的疗效。

    ◎张伯礼院士表示,“三药三方”抗疫成果在实践中检验了疗效,只有将中医药原创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才能产出原创性成果。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陈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及时推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遍及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近十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目前,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纽带、中药工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国医药工业统计数据显示,中药工业主营收入由2012年的515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7000亿元。

    在中药科技创新方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等部门持续加大中药的科技投入,加强道地药材、中药炮制、质量保障、新药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激发了中药科技创新的活力。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自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发挥了哪些作用?近年来,中医药服务特别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了怎样的提升?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国医大师张伯礼进行了专访。

    张伯礼院士 图片来源:受访者

    用科学的语言诠释中医药疗效 是中医药学的重要任务

    NBD: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成果,您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看法?

    张伯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发展中医药事业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中医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到2017年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从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到2021年《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发布,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和制度设计,再次彰显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心,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循证中医药研究是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临床疗效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根本,循证中医药研究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从每一版国家新冠肺炎临床诊疗方案的修订,到筛选出“三药三方”,再到国际上药物推荐方案的变化,都是遵从循证实践的思想,基于科学的证据荐优抑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疗效证据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提升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要拿出高级别的疗效证据。目前虽然已有不少临床研究证据,但证据的质量还有待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质量临床研究,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方法来评价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用科学的语言诠释中医药的疗效,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学的重要任务。

    我认为,循证医学方法未来将在评价中医药疗效、推荐中医药方案、提供中医药循证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NBD: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您认为中医药发挥了哪些作用?

    张伯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全程参与、深度介入,形成了“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我国抗疫方案的亮点。

    天津市卫健委在张伯礼院士指导下,根据中西医专家意见,出台了天津市新冠肺炎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中药预防方案。图为2022年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师将药材放入容器中准备煎煮。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与此同时,我国的科研攻关与临床救治同步推进,遴选出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系列有效方药。还先后派出多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吉林、香港、上海等地,整建制承担方舱医院及定点医院救治工作,救治关口前移,有效减少了轻症向重症转化。在隔离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第二道屏障作用,可以减少密接者阳性率。对重症患者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总结了“先症而治,截断病势”的经验,降低了死亡率,并提出早期康复、综合康复、自我康复的原则,积极开展康复减少了后遗症发生率。中医药在各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突出贡献。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大考”中,中医药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原创科学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优势,为成功战胜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的有效性和可及性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

    NBD:中医药服务能力关系到中医药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近年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张伯礼:近十来年,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渐健全,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中医药全面参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融入健康中国行动,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十三五”时期,我国中医药临床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各地重视强化补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的短板,垒实基础,织牢网底,让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提高。

    截至2021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7.73万个

    截至2021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达7.73万个、床位数达150.53万张,近年来增长趋势十分显著。

    2021年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情况

    截至2021年,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88.4万人

    2021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2.0亿,比上年增加1.4亿人次(增长13.7%),表明我国中医药服务得到进一步的普及。

    重视中医“治未病”思想 推广刮痧拔罐等群众基础广泛的适宜技术

    NBD:刮痧、拔罐、推拿等适宜技术在老百姓当中非常受欢迎,我国在推广这些适宜技术以及方便群众使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伯礼:中医药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在慢病防治体系的病前预防、早期干预、发病期防治、恢复期康复等各个环节中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是中医药“治未病”的积极预防医学思想,和食疗药膳,刮痧、拔罐、推拿这些适宜技术,都是防病及早期干预维护健康的方法,既有效又安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还经济实用,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只要加以积极引导和规划,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此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各行业带来了新发展机遇,当前我国在基层中医药建设方面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培养了一批基层医生掌握这些适宜技术,互联网+也为群众求医访药提供了便利。

    NBD:中医馆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中医馆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您认为“十四五”期间会有哪些举措进一步推进?

    张伯礼: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将基层中医馆建设纳入提升工程的主要目标。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经费建设中医馆,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建设3.67万个,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显增强,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围绕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根基、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积极推动基层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这四个重点方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NBD:对于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方面,您有哪些建议和看法?

    张伯礼:“十三五”时期,我国已初步构建了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综合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我建议要更加重视强化补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的短板,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让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中医药服务,使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提高。

    这里关键是要强调体制机制创新,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得到健康保障,增强获得感,但要调动广大基层医药卫生人员积极性,多劳多得是重点。

    覆盖老中青三代的人才队伍初步形成 借助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发展

    NBD:都说代有传人,方能生生不息。您对于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建议?

    张伯礼: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得益于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在全国布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的陆续开展,造就了一大批科研创新成果。

    与此同时,人才培养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由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岐黄学者、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组成的覆盖老中青三代人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初步形成。近年来,中医药系统有7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医药局打造了15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20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遴选了149名战略型领军人才岐黄学者、100名青年岐黄学者。

    此外,中医药经典教学改革这一领域已经开展在校大学生经典大赛和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逐步实现本科中医药专业学生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全覆盖,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和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人才评价体系破“五唯”取得进展,向临床技能、解决疑难疾病能力方向靠拢。

    石家庄市井陉县中医院的老中医与年轻医师研讨病例  新华社发(张晓峰 摄)

    但人才培养是个长期工程,还需要各方面协同努力。为此我建议:

    一是要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中医自信,破除不信任或排斥中医的倾向;

    二是重视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扶持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医技水平;

    三是重视中医药的应知应会基本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内容,特别重视中医药学理性及中医思维的培训,加强中医案例库的建设,增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临床技能水平;

    四是重视在各类国家级人才中,对中医药专业单独进行评选,单独设立指标。

    NBD:近年来,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快,能否介绍一下相关进展?

    张伯礼:近十年来,中医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有力推动了中医药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比如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中医药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病证分类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体系ICD-11、国际中医教育标准及核心教材推广应用、针灸国际标准得以建立等。

    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为海外抗疫积极贡献中医药力量。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在其卫生保健系统和监管框架内考虑使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这些成果扩大了中医药的学术影响,促进了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了海外对中医药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世界人民需要中医药,中医药已经传播至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经与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中医药合作协议,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担任着中外文化互鉴的使者,已成为中外友好交流的桥梁。

    NBD:您怎样看待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

    张伯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建设成绩斐然。

    当前,我国已建立了一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药产业技术中心、中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开展了系列科技攻关研究,以大数据信息技术赋能中医药产业,技术实现了升级换代;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的成果,提升了中药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为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保障;加速推进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升了中药材的质量。

    与此同时,我国还开拓出经典名方创制现代中药的新途径,加快了“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中药新药研发体系的建立。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度结合,造就了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抗疫创新成果,疗效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如今中药大品种群已经形成,现代工业化生产体系逐步升级,过亿元品种从几十个增加到几百个,一批中药骨干企业成长壮大。2013年至2021年,全国中药工业(中成药和饮片)整体营收增长率为2.57%,2021年总产值达到6919亿元。此外,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又带动了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的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很多重要内容和环节,最关键的还是要坚持科技创新。一定要用现代科学语言将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讲清楚、说明白。只有将中医药的原创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才能产出原创性成果,才能真正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当然,坐而论道不行,单打独斗也不行。一定要开放包容,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前公募冠军赵诣新基金半天募超50亿元,四季度首只爆款要来了?

    下一篇

    国金证券给予今世缘买入评级,业绩略超预期,改革步伐向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