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床位数是2012年底的近2倍。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各地建设改造社区养老、助餐等服务设施约3.6万个,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陈旭
9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九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老龄工作进展与成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努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健康老龄化工作稳步推进,积极老龄观逐渐深入人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医养结合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推动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养老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三大体系之一,聚焦于解决“老有所养”问题。
在发布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部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在完善政策制度方面,民政部门推动全国人大常委会数次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党中央、国务院层面出台养老服务政策文件10余件,民政部及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文件90余件,养老服务国家或行业标准50余件,养老服务政策制度密集出台,搭建起了养老服务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加强养老服务供给方面,相关部门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相继出台土地供给、税费优惠、财政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连续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敬老院改造提升等专项行动和试点。
2012—2021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59亿元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社区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床位数是2012年底的近2倍。
截至2021年末我国为老年人与残疾人提供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数量已达到4万个
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方面,我国建立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民政部门开展为期四年的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整治服务隐患42.2万处。连续三年实施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开展非法集资等养老诈骗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了一批不法机构和欺老虐老行为,让老年人在养老服务中更安全、更安心。
近几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表示,在完善政策措施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目的是破除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难点堵点,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医养结合的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
与此同时,全国服务供给显著增加。有关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流程。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增加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组织开展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截至2021年底,全国医养签约数是2017年的6.6倍;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数较2017年增加76.7%。
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将医养结合纳入全国质量工作考核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要点。连续3年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并列为全国“质量月”活动内容。实施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开展示范省(区、市)、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创建活动,组织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2020年以来培训4万余人。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表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重要保障,为此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家门口”的服务。
具体来看,一是完善标准规范,近年来,发布了《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等一批标准规范。
二是摸清问题短板,组织开展了社区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找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难点和堵点的基础上,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三是加快设施建设。在既有居住区中,结合完整社区建设等城市更新工作,因地制宜补齐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在新建居住区中,督促指导各地落实达标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要求,推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使用。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各地建设改造社区养老、助餐等服务设施约3.6万个,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