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上海交大再发声明“割席”昂立教育子公司 校办企业“离校”改革之路该怎么走?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9-15 19:49

    ◎“这个事我们为什么不发声明?我们也是希望这个事情尽早冷下去,不希望在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对(上海)交通大学、对我们都不太好。”据上海交大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双方都在沟通中,不希望造成对立。

    ◎“教育应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教育不能公司化。从上海交通大学两度声明脱钩校办企业来看,教育改革的最终理想形式是在法律规则之下寻找最优解。”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编辑 梁枭    

    国内顶尖学府、“双一流”高校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则声明,再度揭开了其与“上海交大教育集团”的是非纠葛。

    9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其官网发表声明,称“上海交大教育集团非上海交通大学所属机构,其开展的一切合作和活动均与上海交通大学无关,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所开展的活动如有损上海交通大学声誉,或造成有关纠纷事件发生,校方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网截图

    由声明传递的信息可见上海交通大学一方竭力撇清关系的态度。《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就曾发表声明,与包括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即“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在内的13家企业划清界限。而迄今为止,声明提及的“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并没有就此事件有任何公开表态。

    这不免让外界疑惑:既然与学校无关,那“上海交大教育集团”为何以“上海交大”冠名?缘何上海交通大学要单独对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再发声明?上海交大教育集团的业务发展现状如何?另一方面,上海交通大学两度发出“割席”声明也折射出,当下高校校办企业在“去高校”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尴尬”境地。校办企业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今后能否走上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教育不能公司化”,有教育界人士向记者表示,从上海交通大学两度声明“脱钩”校办企业来看,教育改革的最终理想形式是在法律规则之下寻找最优解。

    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官网曾多处出现上海交通大学

    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年中,上海交通大学就已决定与部分校属企业脱钩。2021年6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官网发布新闻称,将部分脱钩企业划转至上海市国资监管。新闻稿称,上海交通大学将交大产投集团90%股权、企管中心等125户脱钩企业划转上海市国资委进行统一监管。自交接日起,相关脱钩企业的国资监管关系及党组织关系正式转移至上海市国资委。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网截图

    而在2021年11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又在其官网发布一则声明称:“我校于2021年6月28日将部分企业划转至上海市国资体系。其中,13户名称中冠有‘上海交大’字样的企业,现与我校无直接股权关系,其经营活动与我校无关。”

    记者注意到,这13家与上海交通大学无直接股权关系的企业包括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交大昂立,SH600530,股价3.83元,市值29.87亿元)、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交大南洋海外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等。

    尽管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与相关企业“脱钩”的态度,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对其却似乎有些“恋恋不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查阅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官网时注意到,网站首页选取的配图依旧是“上海交大徐汇校区”的早期老建筑照片;在网页“集团”介绍一栏,描述称“上海交大教育集团由上海交通大学于1999年设立,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总资产逾3亿元人民币,下辖多所院校和十家控、参股公司”“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上海交大教育集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和特有的境外实体教育资源,采取学校托管与合作办学为主的业务模式……专业打造服务于K12学校运营管理的平台系统”。而在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官网底部相关网站推荐中,“上海交通大学”排在首位。

     

    图片来源: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官网截图

    不过,或许是由于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声明,当记者9月9日再度翻看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官网页面时发现,网站中和“上海交通大学”相关的内容都被去除。在“相关网站”一栏中原本排在第一位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官网链接,如今也不见踪迹。

    据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官网介绍,集团聚焦基础教育、国际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发展。旗下业务板块发展,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采取学校托管与合作办学为主,目前已有7所托管学校,办学区域涉及上海、浙江、江西、安徽、贵州等省市。

    虽然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已经修改了网站资料,但结合其近期业务发展来看,几篇微信文章里面依旧有“上海交大”的身影。

    浙江宁波市江北教育局官微“江北教育”发布的消息显示,8月26日,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宁波实验学校揭牌。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有一段介绍上海交大教育集团的背景写到“集团拥有20多年国内外教育投资和管理经验……以教育兴国为己任,扬百年交大之底蕴,倾力服务社会”。

    9月2日,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官微“今日仙村”披露,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增城区实验中学已于9月1日揭牌。官微在介绍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时写道:“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是上海交通大学于1999年8月4日设立的,以独立法人经济实体形式对外发展终身教育事业的专业性教育集团。”

    图片来源:“今日仙村”微信公众号发文截图

    9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公司前台工作人员表示,具体原因其不是很清楚,不方便透露负责人电话。随后记下了记者的电话,并表示会帮忙把记者的联系方式给负责人,但至发稿时记者尚未收到回复。

    上海交通大学仍间接持有股权

    一边是上海交通大学“硬脱钩”,一边是上海交大教育集团“不吭声”,为了解二者的关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又联系了上海交大宣传部工作人员。该人士回复记者称:“感谢关心,这个事情我们所有的信息都在公告里了”。

    梳理公开信息可见,两者之间并非毫无联系。上海交通大学仍间接持有上海交大教育集团部分股权。启信宝信息显示,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曾用名“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为吴竹平。

    股权结构方面,上海交大教育集团的股东是昂立教育(SH600661,股价8.43元,市值24.16亿元)和上海交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大产投),分别占股63.5%和36.5%。2021年12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将持有的交大产投90%股权无偿划转至上海市国资委,但仍持有交大产投10%股权。另外,交大产投目前仍持有昂立教育股份。因此,上海交通大学通过交大产投,间接持有上海交大教育集团股权。

    上海交大教育集团股权结构

    图片来源:启信宝网页截图

    究竟上海交大教育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现在是什么关系?二者之间是否有进一步的矛盾?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上了昂立教育相关负责人。

    “上海交大教育集团这个名字是原先的股东发起的,后来演变成现在的股权架构,这些都是能查得到的,有这么个历史关系”,该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事我们为什么不发声明?我们也是希望这个事情尽早冷下去,不希望在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对(上海)交通大学、对我们都不太好。”据该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双方都在沟通中,不希望造成对立。

    那么,上海交通大学为何选择单方面对外发出声明?前述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什么原因我还并不太清楚。”

    既然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希望这一事件“尽早冷下去”,那么公司名称今后是否会作变更?该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初采用“上海交大教育集团”这个名字,历史上也是获得上海交大同意的。“而现在上海交大发的声明是说,如果我们导致它的权益受损,那我们可能会面临什么法律措施。毕竟名字原来是合法的,也是市场监管部门批准过的,今后,我们在合作办学中在涉及宣传方面,要更谨慎一点。”

    昂立教育2022年半年报显示,上海交大教育集团主营职业教育、国际与基础教育,截至报告期末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2.9899亿元、2.1574亿元,上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817.91万元、﹣16.79万元,对上市公司贡献的净利润为﹣10.66万元。而据昂立教育2021年年报披露,去年上海交大教育集团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716.36万元、2968.44万元,对上市公司的贡献的净利润为1920.89万元。

    上海交通大学两度发布声明,对上海交大教育集团会产生哪些影响?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通过微信对记者表示,昂立教育早期曾通过“交大昂立”的品牌进行营销,但是昂立教育不能将交大的品牌形象作为唯一卖点。随着国家出台要求校办企业脱钩的政策,再利用高等学府的品牌来为营销赋能的空间已不存在。企业仍然应以业务的差异化优势作为发展的基础。

    校办企业清理加速:多措并举推进去冠名工作

    如果从“当前全国高校校企改革进入倒计时”这一视角,细究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交大教育集团间的诸多恩怨利益,或许能发现更深层次的考量。

    记者查阅上海交通大学官网了解到,今年4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指出,从严管党治校,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而其中第3点“重点领域廉洁风险防范”方面,就提出针对“去冠名”。《通报》称,强化对校办企业的监督管理。在国资办和学校网站发布学校与部分参股企业无直接股权关系的声明,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去冠名工作。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校办企业也将面临新的发展局面。

    7月1日,四川能投接替清华大学成为清华控股的100%新控股股东。至此,清华控股从教育部国资旗下清华大学迁移至地方政府国资(四川省国资委)旗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校办企业画上阶段性句号,不再以校办企业身份存在。

    2015年,中央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文件提出,要逐步实现高校与下属企业剥离。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出炉。文件要求,对校办企业采取清理关闭、剥离脱钩和保留管理三种方式进行处置,改革工作分两步推进实施:第一步,2018年起选取部分高校,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第二步,2020年起全面推开,原则上2022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总的方向是,校企分离,企业归企业,学校归学校。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435354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在回复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按照国企改革的要求,高校不应该将字号、经营资质和特许经营权等提供给参股企业使用。因此,已经“脱钩”的校企,如果高校不再具有控股权,则不能未经同意或无偿使用高校的字号。

    另一方面来看,校办企业庞大规模背后也隐藏着较为严峻的问题。

    “校企都是依靠品牌快速膨胀,但是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又不足以有效覆盖。甚至还有一些就是为了挂靠,给校企和学校都带来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沈萌对记者表示。

    以知名校企方正集团为例,该公司前身是北京大学1986年注资成立的“北京理科新技术公司”,鼎盛时期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校办企业。但此后一度面临负债率畸高、濒临破产重组的困境。最终,方正集团被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收购。

    杭州余杭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陶华坤在书面回复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应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教育不能公司化。从上海交通大学两度声明脱钩校办企业来看,教育改革的最终理想形式是在法律规则之下寻找最优解。”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则对记者分析称:“校办企业是依赖高校的技术、资源、流量甚至资金发展起来的特殊企业群体,本质上是高校资源的商业化变现。在2010年之前,(校办企业)具有明显优势,享受着计划和市场两块红利,但却有很多不足,比如灵活性不足、认知度不足。过去因为有一些政策庇护,部分企业愿意留着。但现在随着国家政策清晰,肯定要朝着回归教育本源、剥离校办企业的方向发展。”

    “目前高校的科研队伍待遇上来了,整个局面更市场化了。在要求高校剥离经营实体的背景下,校办企业不再独享高校的资源、流量、业务、人才,技术也会随时被社会企业赶超,校办企业在管理架构、治理结构、文化理念、执行效率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优势不复存在。”王赤坤认为。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1435354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远兴能源:公司纯碱和尿素产品销售正常,客源稳定

    下一篇

    三利谱:公司正积极推进新项目的建设进程,新的产能将逐步释放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