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高温之下,中国最“善变”的超级大湖如何解渴?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8-27 22:58

    ◎鄱阳湖有中国最“善变”的超级大湖之称。鄱阳湖水系较为封闭,仅以湖口跟长江相通。其湖面在不同季节变化明显,呈现“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景观。

    ◎据卫星监测,8月24日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878平方公里,较今年6月27日监测到的最大水域面积3331平方公里减小74%,创历史新低。

    每经记者 朱鹏  丁舟洋    每经编辑 陈俊杰    

    “鄱阳湖浸东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万顷。”宋代文人周弼在其诗作《鄱阳湖》的开头用略带夸张的手法展示了鄱阳湖之大。

    或许八百年前,周弼看到的鄱阳湖确有那么大。即使随着土地变迁、城市发展,鄱阳湖面积有所缩减,其仍是当今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不过现在,鄱阳湖已打破其水域面积历史极小值。

    今年持续的高温天气波及全国,鄱阳湖所在的江西省也顶着日头晒。“高温导致鄱阳湖蒸发量特别大,今年降水又特别少,比同期偏少65%,所以鄱阳湖就旱得厉害。”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副主任占明锦在8月24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

    据卫星监测,8月24日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878平方公里,较今年6月27日监测到的最大水域面积3331平方公里减小74%,创历史新低。

    不过占明锦告诉每经记者,据预判,鄱阳湖的旱情大概会在9月中下旬得到明显缓解。水天一色的鄱阳湖会重现,但其在极端天气之下的脆弱,也再次证明了生态保护的迫切性和科学应对的重要性。

    中国最“善变”的超级大湖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占明锦告诉每经记者,鄱阳湖是自然通江湖泊,没有任何人为干预手段控制,诸如水闸。“没有人为干预的优势就是生态特别好,鄱阳湖为什么能成为江豚的家乡,就是因为它没有人为干预。但也正因为它是自然通江湖泊,所以我们很难控制鄱阳湖流量。”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鄱阳湖有中国最“善变”的超级大湖之称。鄱阳湖水系较为封闭,仅以湖口跟长江相通。其湖面在不同季节变化明显,呈现“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景观。

    鄱阳湖的丰水期大致为7、8月。但今年8月,鄱阳湖已是“低水似河”了。占明锦表示,除了高温带来的高蒸发,今年降水也特别少。从6月23日到8月23日,江西省平均降水量为126.3毫米,也破了历史极值。“可能北方的朋友会觉得这已经挺多了,但江西的年降水量大概有1680毫米,并且6-8月也不是江西的少雨期,按历史平均值看,这两个月的降水其实会超过300毫米。”

    数据来源:受访者提供

    鄱阳湖水域面积的反常缩水也如同蝴蝶效应般影响了整个生态链。人类与动物、农村与城市、工业与农业,用水的矛盾加剧了。

    “水资源充足时,大家的用水矛盾是比较小的。但现在因为水量太少了,作为产粮大省的江西,湖边居民要饮水、要灌溉,只能向鄱阳湖抽水,加剧了对湖区生物的影响。”占明锦说。

    “当下,我们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然后是农业和工业用水,生态区的水资源保障优先级现阶段只能暂时放最后,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但高温对生态区的影响是滞后的,也是显著的,例如对候鸟。每年冬天,数十万只鸟将飞至鄱阳湖越冬,这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鸿雁越冬群所在地。

    鄱阳湖冬季越冬候鸟 图片来源:南矶湿地保护区,万松贤摄

    占明锦表示,当前是鱼类繁殖期,但高温导致水域大面积出现干旱,而鱼产卵通常产在水草上。“现在都变旱草了,卵一旦暴露在太阳下,就死掉了。鱼的数量会受到不小影响。对越冬候鸟来说,食粮问题会比较明显,可能就会影响到冬候鸟的数量。”

    越来越热的天气:偶然中的必然

    对于全国所有地方的气象部门而言,气候预测都是必选项工作。占明锦告诉每经记者,他们也在做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即根据当地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未来的气候机制作预推,以求更好地预判复杂的天气系统对江西的影响。

    “不论是天气预报还是气候预测,都是基于一定的数学模型,也就是说,都基于一定的概率。但我们发现一个超乎意料的现象,就是当我们用耿贝尓函数、广义极值函数去反推什么‘百年一遇’的概率,得出来的数据远远低于实际观测值。这就说明,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增强,极端事件已经不太遵从概率分布了。”占明锦称。

    概率的偏差也反映在具体的季节里。占明锦表示,一般八九月江西会受到1-2次台风影响,气象部门此前也寄希望于今年的台风能带来一次充足的降水,从而缓解高温带来的旱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台风影响江西的信号越来越弱。

    “其实江西自从2018年开始,受台风的影响次数就逐渐减少,尤其是影响全境的台风。但今年它的强度减弱速度也超出我们预期,只给江西赣南部分地区带来了一些降水。”

    鄱阳湖水域面积遥感监测影像图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占明锦表示,从已有研究资料来看,当前我国的台风影响区域更偏北,按常规来说,江西处于受台风影响的范围内,但现在受台风影响越来越弱。“的确很奇怪,但目前也没有确切的科学解释,我们觉得可能也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气候系统某些地方出了问题。”

    今年持续性的全国高温事件,是一次特例,它一部分成因来自大气环流的异常。但从气候变化而言,这种高温事件也是必然。

    占明锦向记者解释道,气候变化存在正反馈。“例如冰雪的太阳反照率很高,可以反射阳光,但随着全球持续变暖,积雪积冰加速融化,露出土地,对阳光的反照率就下降了,吸热更明显了,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

    “导致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寿命很长,有两百年,但二氧化碳绕全球一周大概不到一个月。”占明锦说,“所以无论哪个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后承担后果的都是全人类自己。”

    极端天气之下:人努力,天帮忙

    鄱阳湖的干旱影响广泛。据江西省应急厅统计,7月15日-8月23日17时,干旱灾害已造成全省11个设区市104个县(市、区,含功能区)299.9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65.3千公顷,绝收27.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6.8亿元。

    面对影响,占明锦直言,除了“天帮忙”,也要靠“人努力”。

    例如,今年基于准确的气候预测,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通过科学调度,利用汛期末期降水为省内水库储备了充足的水源。而江西省的大中型水库蓄水较为充足也能在后续通过科学调度,缓解农业灌溉用水的燃眉之急。

    占明锦告诉每经记者,其实每年江西的防汛抗旱指挥部都会问气象局“汛期的最后一次降雨是什么时候?”然后就利用这一时期把江西大中型水库的水储够。

    “在汛期蓄水风险太大了,溃坝了就危险了,但是抓住汛期尾巴储水很有必要,因为江西每年10月、11月都有秋旱,蓄水也是为了应对秋旱。其实每年我们都这样做,只是没想到今年应对秋旱成了应对夏旱。”占明锦说。

    此外人工增雨也是缓解旱情的重要干预手段。不过,人工增雨并非凭空造雨。其需要等待有降雨的条件,再利用人工干预手段增强降雨量。

    占明锦也告诉每经记者,在高温开始的前一段时间,由于没有人工增雨的条件,也只能干等。但当受台风影响的区域具备了作业条件后,江西就迅速展开了多次人工增雨作业。“像昨天(8月23日)是14次,下了一些小雨,虽然不大,但先解燃眉之急。”

    但人工增雨的效果也很难定量化评估,从当前已有的主要三种手段(烟炉作业、火箭炮作业、飞机作业)来看,飞机作业的范围和效果是最好的,不过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人努力完了,就希望天帮忙了。希望接下来天气带来降雨的信号。”占明锦说。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432031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比特币跌破2万美元,一天10万人爆仓28亿元

    下一篇

    21个相关本科专业!教育部将在这个领域建一批新学院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