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十年来高校R&D拨入经费累计上万亿 专利授权量增幅达到346.4%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7-19 18:56

    ◎十年来,高校R&D拨入经费从768.7亿元增长到1592亿元,十年累计拨入经费总额上万亿元。

    ◎十年来,高校专利授权量从2012年的6.9万项增加到2021年的30.8万项,增幅达到346.4%。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星    

    7月19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成效。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支撑了我国教育、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十年来,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都集聚在高校。高校更是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生在进行葡萄基因编辑载体构建方面的试验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十年来高校专利转化金额增幅接近十倍 

    雷朝滋介绍,十年来,高校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30%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主动布局建设了25个前沿科学中心、14个集成攻关大平台、38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布局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超过1500个。“此外,高校牵头建设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台站,初步形成了层次清晰、布局合理、支撑有效的科研平台体系。” 

    在创新资源加速汇聚方面,雷朝滋介绍,十年来,高校R&D拨入经费从768.7亿元增长到1592亿元,十年累计拨入经费总额上万亿元。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经费从2012年的391.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47.5亿元,增长超过116%。高校科技活动中的R&D人员全时当量从20.9万人年增长到33.4万人年,增幅近60%。创新资源的汇聚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跃升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高校成果转化能力也明显提升。雷朝滋指出,十年来,高校科技成果供给力量和转化效率显著提升,高校专利授权量从2012年的6.9万项增加到2021年的30.8万项,增幅达到346.4%,授权率从65.1%提高到83.9%;专利转让及许可合同数量从2000多项增长到15000多项,专利转化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增幅接近十倍,实现了质、效、能的同步提升。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表示,高校的R&D人员全时当量已经达到了33.4万人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同时是高质量的一支队伍,高水平的一支队伍。“高校牵头建设了一批国家重大科研平台,自主布局了一批高水平的、有稳定支持、长期进行深入研究的重大平台,同时还系统建设了一批科研基地,这样使得高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研平台体系,来支撑科学研究。”

    从被动“接单式”向主动谋划转变 

    过去十年,高校科技创新取得不俗的成绩,今后高校科技工作还需要从哪些地方发力? 

    对此,雷朝滋表示,能否有效支撑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是检验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准。要大力推动“四个转变”,在项目组织上,从被动的“接单式”向主动谋划、主动服务转变,建立重大任务组织机制,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平台建设上,从“自由生长”向定向培育转变。雷朝滋指出,围绕重大需求和攻关任务,加强培育布局。在团队建设上,从“戴帽子”向重实战转变,在实战中发现和造就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在支撑引导上,从资源引导向综合施策转变,要更加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雷朝滋进一步表示,高校要在攻克“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下功夫。既要加快战略高技术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又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把科技的命脉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国家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

    北京大学副校长孙庆伟在介绍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时表示,近年来,北大逐步构建了结构合理的“人才金字塔”体系,重点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向上力、冲击力和带动力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学者,发掘了一批潜力突出、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中坚人才队伍;加强青年人才队伍的战略储备,将资源投入向优秀青年人才倾斜;创新人事体制,鼓励发展高水平专职研究人员队伍,适度扩大优秀博士后的规模。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则表示,学校聚焦农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立自强。学校围绕大豆、水稻、小麦等作物开展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等科技创新攻关,坚持做强种业“芯片”、提升粮食生产科技“含金量”,守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鹏辉能源:“鹏辉转债”赎回登记日为2022年7月28日

    下一篇

    药明康德计划在新加坡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