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灿宏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难的问题确实存在,原因有多种,首先是信息不公开、共享不畅、了解不够等。从解决方法来看,关键是如何实现互动。
◎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二级巡视员陈宏生在发布会上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最关键是通过改革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每经记者 李明明 每经编辑 陈旭
6月29日,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由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编写。报告显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多种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均呈上升趋势。2020年,全国3554家高校院所的合同项数为466882项,合同总金额为1256.1亿元。其中,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超过1亿元的高校院所数量为261家。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聂飙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科技部、财政部积极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制度,旨在掌握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进展、取得的成效、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通过总结典型案例,针对当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线上参加发布会时提问: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难的问题普遍存在,请问该如何让科技成果走出围墙,走向市场,实现科研单位、企业、市场、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
对此,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主任黄灿宏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对接难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公开,共享不畅,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相关部门政策一定要协调一致,政策层面上不能产生堵点,要让各部门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线上发布会 主办方供图
黄灿宏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难的问题确实存在,原因有多种,首先是信息不公开、共享不畅、了解不够等。从解决方法来看,关键是如何实现互动。
一是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政策协同,加强政策宣贯的工作,国家政府部门要加强这项工作。相关部门政策要协调一致,政策层面上不要有堵点,让各部门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完善科技成果披露。
二是要大力培养专业化的技术转移队伍。信息沟通难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等,因为科技成果转化很特殊,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中某一点缺失,比如科技人员对政策不了解,对市场运作缺乏全面了解,没有达到期望值就谈不拢等。而企业又想尽快得到成熟的科技成果,所以要加强技术经理人的建设,加强信息沟通和对接。
三是不断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进创业创新平台载体的发展。技术交易所的市场将来很有发展前景,希望在市场机制下做好服务工作,项目可以放到平台上展示。
“科技成果转化最核心的是要以创新作为驱动,释放创新驱动的发展动能,科技成果计划从立项需求、从科研源头就要瞄准市场,瞄准可形成的产品应用来进行释放。各大学在此过程中也把自己的科研项目的来源跟市场需求对接,进行模块化管理、社会与市场的应用。”黄灿宏说。
同时,他还呼吁企业要真正成为创新创业主体,不光是要等现成科技成果使用,也要在研发期奉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二级巡视员陈宏生也在发布会上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最关键是通过改革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科技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正在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和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通过赋权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总结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尽快在更大范围推广。
陈宏生指出,高校院所主管部门要把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对高校院所各类评价体系中去,高校院所也要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作为核心要求纳入到院系考核、人才晋升等评价指标中去。科技人员最清楚科技成果的价值,也只有当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动力全面释放出来,他们才能突破科技成果转化道路上的各种障碍,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另一方面,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国有资产管理也要作出重要调整。要创新科技成果以及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后形成的国有资产的管理,探索符合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规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国有资产处理方式。
在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资金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大量科技成果止步于实验室“展示品”、转化率低的原因之一。
对此,报告中特别指出,要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改革,鼓励地方设立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的投资引导基金,提升子基金投早投小的比例,重点支持转化应用科技成果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作用,创新适应成果转化特点的金融产品,支持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建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体系,探索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
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和合同项目逐年增多 图片来源:《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分析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特点方面,报告显示,高校院所以转让、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明显增长,以许可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显著增长。2020年,以转让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为69.8亿元,以许可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为67.8亿元。以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为65.0亿元。
同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平均合同金额为96.6万元,其中作价投资平均合同金额最高。以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平均合同金额为1335.4万元,是转让方式平均合同金额的27.5倍,是许可方式平均合同金额的12.1倍。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成果流向聚集明显,超四成转化至制造业领域,超六成转化至中小微其他企业。各地方科技成果产出与承接能力分布特点显著。
例如,山东省和广东省对其他地方产出的科技成果吸引能力强,承接金额最高。江苏省和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平衡有序发展,科技成果产出能力强,承接和输出能力较为匹配。北京市和上海市高校院所多、科研能力强,输出成果到其他地方合同金额远大于承接其他地方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对其他地方的辐射能力强。
此外,奖励个人金额比例占成果转化现金和股权收入总额的比重超过50%,奖励研发与转化主要贡献人员金额占奖励个人金额的比重超过90%。
记者还发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模式。其中,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培育高质量科技成果方面,涌现出许多先进案例。
比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与服务全链条,强化知识产权分级分类运营与管理,将“知产”变“资产”。
东北大学构建一体化运营模式,强化知识产权质量管控,加快高质量专利和高价值成果的培育,从专利申请前和专利授权后两方面进行评估和评价,围绕重点学科遴选12支高价值专利导航示范团队,推进专利导航工作机制建设。
中国药科大学针对重点项目开展专利全流程管理,着重从项目立项、项目执行、项目验收及成果产出等各环节加强专利目标管理,提高专利来源的技术含金量,促进高价值专利产出。
封面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