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7日,以“点燃数字引擎,赋能未来世界”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在首日的主题论坛上,数十位数字文化产业领军人物齐聚,共同探讨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新技术。
每经记者 毕媛媛 李佳宁 每经编辑 陈俊杰
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总规模超过45万亿元,其中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
2022年6月17日,以“点燃数字引擎,赋能未来世界”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峰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网信办和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指导,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玉泉智库和每日经济新闻主办。
在首日的主题论坛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国务院参事、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理事长石勇,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吴德胜,每日经济新闻董事长、总编辑闻达,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项煌妹,抖音集团社会责任部运营总监马焘等几十位数字文化产业领军人物齐聚,共同探讨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新技术。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让文化“活”起来离不开数字助力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文化强国建设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数字产业的发展。新时代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让文化“活”起来也离不开数字的强大助力。数字技术的永久性、数字性、高效性、智能化、网络化为文物保护管理、展示传播提供了先进的工具。
疫情之下,数字化活化利用让文物迎来新机遇。文物云上展览层出不穷,人们在足不出户中凭借数字技术身临其境领略遗产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举例:鼓浪屿国际社区10万平方米的岛屿、50组代表新建筑和900余栋历史的风貌建筑,通过数字技术的动态监测,重现在游客面前;敦煌的海外流失数据库建设,让流失海外中华文物数字化回归成为可能,观众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随时遇见敦煌。三星堆考古出土的玉石器,利用数字技术从传统料型的经验研究,转化为系统性监测鉴定和量化研究,为文明探源提供科技力量……
具体而言,刘玉珠表示:“全国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56处世界遗产,1.08亿件可移动文物,数量巨大的民间文物,散落海外的流失文物共同构成有待深度挖掘和利用的中华文化遗产保护。全国6183家博物馆,2021年举办展览3.6万个,疫情情况下接待观众近7.6亿人次。线上展览3000多个,教育活动1万多场,网络总浏览量41亿次,公众对文博产品有着旺盛需求。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孕育着文物产业发展。”
当然,刘玉珠认为数字文化产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主管部门也要聚焦文化市场的需求,促进和完善产业政策,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借助市场力量,发挥各自优势,联手创造可持续的文物数字化的中国样本。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项煌妹:通过数字化手段激活优秀文化遗宝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项煌妹在主旨演讲中介绍,阿里巴巴三大战略包括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这些都与数字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么阿里巴巴的数字化如何助力文化产业创新实践?项煌妹认为,从优质文化供给和服务而言,中国5000年传统的优秀文化遗宝,海外的文化资源,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激活。“数字文物藏品兴起,各类文化IP潜力巨大”。
数字化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在持续发展。国家对数字经济扶持,各行各业对数字经济转型进行投入。“数字文化创意人才需求量不断上涨,未来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需求体系匹配不断精准,文化产业附加值在商业领域中能够得到更好地体现”。项煌妹相信未来数字化产业发展,能够发挥数字技术的先进性和普惠性,激活千行百业。
其中阿里巴巴在数字文化创新上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为文化资源提供新的载体。例如阿里巴巴的达摩院联合四川大学专家研发了一套全新的古籍识别系统,通过AI识别,通过首批数字化技术,完成20万部古籍97.5%的辨识率。一套人机交互系统其效率比人工识别效率高出30倍。其次,区块链让更多文化资源以数字产品的形式走入更多人群。阿里相关文物数字产品有20款,总量2.5万件,为很多年轻人带来文化的浸润和喜爱。另外,平台和博物馆共同协助,产生了更多数字藏品爆款。“截止到去年6月份,非遗店超过3.5万家,去年一家有14个非遗的产业集群商品销售量超过亿元,对于非遗文化也是一种保护。”
抖音集团社会责任部运营总监马焘:用数字经济融合助力美好生活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未来世界之所以值得期待,是因为大家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更加丰富多彩。抖音有一句口号:“抖音记录美好生活”,反映的正是用数字经济融合去助力美好的生活。
2020年,抖音电商正式发力;2021年,抖音电商提出概念:“兴趣电商”。抖音集团社会责任部运营总监马焘分享抖音电商做的就是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现人们的潜在需求,从而让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得到保障。
抖音为什么要涉足电商?马焘表示因为短视频更好的内容得到了普及,激发用户兴趣,而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又为用户提供内容沉浸感。
“抖音电商中GMV不是我们的第一指标,我们首先要保证的是优价好物,所以抖音花最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放在平台治理和商家服务以及用户体验提升上。”马焘坦言。
更好的经济收入才能支撑美好生活。马焘透露:2020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家研究院发布报告,分析从2019年8月~2020年8月抖音平台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岗位为3617万个。抖音有2000万创作者直接获得收入达到417亿元,过去一年抖音投入100亿元的流量到整个平台,帮助创作者创造800亿元的服务。
“就业依靠技能支撑,特别是在校学生都刷抖音玩新媒体,我们看到的是未来行行业业都会和新媒体结合。”马焘相信数字电商的范围会越来越大。
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吴德胜:数字文化产业引领新经济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人工智能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升级换代迎来新格局,创造出大量新思路、新举措、新形式和新业态。
“在经济体当中,数字经济、数字文化产业正在焕发新活力引领新经济”。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吴德胜表示,从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始,到德国、美国代表的电力革命,再到上世纪50年代计算机代表的新兴技术,本世纪初以互联网为代表兴起新一代工业革命,新的业态模式改写新的发展阶段,重塑新的经济体量。”
疫情的变革,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也革新了宅经济、宅娱乐的概念。“在逆流而上的变革中,怎样发挥优势,利用三位一体技术优势,焕发经济活力是我们面临的第三个变局。”吴德胜说。
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元宇宙的火热为文化产业转型开启更多想象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2021年被认为是“元宇宙元年”,元宇宙的火热也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开启了更多想象。
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认为,所谓“元宇宙”其实就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创造出来的虚拟空间和我们生活的物理现实空间的融合”,也就是数字化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而媒介作为数字文化产业中涉及出版、影视、会展、广告的重要门类,已经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向着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能的方向发展。如,VR技术使得万物皆媒、体验升级,5G技术使得高速泛在、效率升级,AI技术则带来了柔性连接、服务升级。
“内容引发市场需求、科技改变产品形态、资本决定市场规模、服务决定事业成败,这是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并推动共享、共创、共治生态创新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熊澄宇表示。
国务院参事、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理事长石勇:没有大数据 数字经济就是“无米之炊”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线下产业的同时也促进了数字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数字+文化”的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而如何促进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企业要面对的重点。
“我们需要顺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大趋势,改造提升传统业态,促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同时加强文化IP开发,加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数字文化消费升级。” 国务院参事、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理事长石勇表示,从数字内容产业概念诞生到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全球数字消费新场景的拉升下,数字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逐步迈入爆发式的高速增长时期。
具体到技术层面,在大数据领域研究颇深的石勇直言,没有大数据,数字经济就是“无米之炊”。他举例表示,如果说数字经济是一架马车,那么数字经济的车身就是算力平台,大数据和智能算法是车轮,缺了任何一个要素马车都无法跑起来。因此,作为数字经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文化产业离不开大数据、智能算法和算力平台。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对于数字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但对于企业来说,完成数字化转型并非朝夕之间的易事。
“文化+科技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产业界和学界持续讨论的问题。随着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具备技术的高质量人才,将成为企业重点挖掘对象。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数字文化产业的人才还非常稀缺。”石勇说。
封面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