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多家锂电池企业相继发布一季度报:增收不增利现象频现 扩产脚步却持续加快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4-28 19:44

    每经记者 李硕    每经编辑 孙磊

    图片来源:摄图网-400105948

    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普涨等不利因素影响,锂电池企业的一季度过得并不好。

    日前,多家锂电池企业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普遍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其中,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二的LG新能源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4.1%至258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4亿元);销售额为4.3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4.8亿元),同比增长2.1%。

    “虽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车载半导体供应不足、地缘政治风险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新冠肺炎疫情的周期性封锁等不确定因素导致了销售额的小幅下降。但得益于圆柱形电池的稳定销售、智能自动化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通过产品售价与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影响,LG新能源获得了高于预期的良好业绩。”LG新能源CFO李昌实表示。

    其他已披露一季度报的锂电池企业中,亿纬锂能(300014.SZ)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7.34亿元,同比增长127.69%;净利润5.21亿元,同比减少19.43%。欣旺达(300207.SZ)一季度营收106.21亿元,同比增长35.11%;盈利9492.32万元,同比下降26.13%,销售毛利率为13.45%。德赛电池(00049.SZ)实现营收49.02亿元,同比增长27.56%;盈利1.54亿元,同比增长14.36%,销售毛利率为8.82%。

    欣旺达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现在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涨价问题是行业性问题。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从2021年初到2022年三月,正极三元锂材料均价从12.4万元/吨上涨至36.8万元/吨,涨幅为196.8%;磷酸铁锂材料均价由4万元/吨飙升至16.2万元/吨,涨幅为305%。上游锂辉石均价从2.5万元/吨涨至13.6万元/吨,直接导致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从5.3万元/吨上涨至49.5万元/吨,近10倍的价格上浮令动力电池企业利润承压。

    “供不应求是锂矿价格飙涨的核心因素。一季度受气温等因素影响,盐湖产量下降;同时春节期间国内冶炼厂多处于检修状态,锂盐处于供给低位;加之疫情扰动下,进口受阻,加剧锂矿石紧缺。”日前上海有色网分析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季节性减产结束,锂盐供给逐步改善,价格也在近期明显回落。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受下游需求走弱及供应环比增加等因素影响,锂、钴、磷酸铁锂等价格步入下行通道;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等环节则因产能陆续释放,价格不断走弱,中下游企业盈利有望小幅改善。

    尽管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但当前电池企业的扩产行动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仅国内动力电池新投建项目就有29个,总投资金额高达3391.1亿元,规划动力电池产能近877GWh。在数量、投资金额、规划产能方面均高于去年同期。

    同时,新的扩产计划也在不断诞生。LG新能源方面表示,公司今年计划在全球投资约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2.7亿元),用于扩大其在全球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随着中国地区圆柱形电池产线扩增、北美地区新增合资工厂等举措,整体的投资预期规模将同步上升。LG新能源计划将全球产能在今年年底提高至200GWh,到2025年达到520GWh。

    此外,亿纬锂能在公布一季度业绩时宣布将投资200亿元,在四川成都新建锂电池基地和研究院。该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和二期项目产能分别为20GWh和30GWh,两期项目的投资额均为100亿元。

    “当前电池行业产能处于急速膨胀期。基于产业投资信息预测,我国电池产能在2023年可能达到1500GWh,2025年可能达到3000GWh,电池出货量2025年预计会达到1200GWh,其中百分之七八十会用于国内市场,还会有百分之二三十出口海外市场,预估2025年会出现电池产能过剩。”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2022年百人会论坛上表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快讯丨海马汽车一季度净亏损约0.61亿元 同比收窄超3.1%

    下一篇

    基金增减仓|新坐标:冯明远的信达新能源减仓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