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个省(区)的县域进入乡村振兴百强县榜单中,广东、江苏、湖南、黑龙江等4省占据榜单57席,占比接近六成,处于第一梯队。
◎分析人士建议应当开展乡村振兴综合诊断,重点围绕农产品加工、绿色建材、矿产资源、现代种养业、休闲旅游等乡村产业,重点关注绿色乡村和基层治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对标成熟经验,综合诊断乡村振兴优势、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有利于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振兴,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4月14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2021)(以下简称“百强县(2021)”)名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百强县(2021)的评价对象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市辖区、林区和特区以外的1869个县级行政区,包含388个县级市、1312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
记者了解到,此次综合评价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主题,以2020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在综合评价过程中设置了“双门槛”。
门槛之一是第一产业增加值>50亿元,以体现进入乡村振兴百强县候选对象第一产业总体发展处于较高水平;门槛之二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以体现农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稳定性和保障性重要作用。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共同富裕三大维度构建乡村振兴百强县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17个,对1869个县级行政区的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进行全面评价与分析。
具体到榜单,从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聚集效应显著。百强县(2021)榜单中,东部地区入榜最多,有40席;中部地区排在第二位,有26席;东北地区排在第三位,有21席;西部地区排在第三位,有13席。
全国20个省(区)的县域进入乡村振兴百强县榜单中,广东、江苏、湖南、黑龙江等4省占据榜单57席,占比接近六成,处于第一梯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榜单发现,广东入榜数量最多,有16席,江苏排在第二,有15席,湖南入榜14席,黑龙江入榜12席。
2021年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地区及省(区)分布
东部地区在百强县的占比达到40%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位于第二梯队的是四川、吉林、河南、湖北、辽宁、山东、新疆等7省(区),占据榜单31席,占比超过三成。其中,四川有6席,吉林有5席,河南、湖北、辽宁、山东、新疆各有4席。
此外,安徽、福建、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江西、云南、浙江等9省(区)占据榜单12席。
从第一产业增加值来看,百强县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合计达到9111.5亿元,占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的11.7%,占1869个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的16.6%,乡村振兴百强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合计约为全国县域(不含市辖区和林区)均值的3.1倍,表明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综合实力较为雄厚。
而从收入来看,百强县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为20721元,是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1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高出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0.7个百分点。从消费看,百强县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均值为15435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6%。
另外,百强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城乡差距在缩小。从城乡收入比看,赛迪乡村振兴百强县2020年城乡收入比均值为1.90,比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低0.66,表明乡村振兴百强县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小。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蔡增永对乡村振兴发展提出了几条建议。
一是开展乡村振兴综合诊断。重点围绕农产品加工、绿色建材、矿产资源、现代种养业、休闲旅游等乡村产业,重点关注绿色乡村和基层治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对标乡村振兴百强县成熟经验,综合诊断乡村振兴优势、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提出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等。
二是应该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基于县域经济产业环境、资源禀赋、问题与短板等综合诊断,对标对表,瞄准乡村全面振兴各项目标,描绘乡村产业发展全景图,系统提出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发展路径、保障措施等内容,努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三是以数字化和金融支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分析数字化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数字融合新业态新方向,剖析乡村振兴百强县典型案例,梳理总结发展模式,提出相关促进举措。梳理分析一二三各类融合业态对金融的个性化需求,并选择部分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乡村振兴百强县在创新金融产品支撑农业跨界融合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融合发展对策。
蔡增永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调研发现,目前一二三产业融合并不是太好,很多地方三产之间存在割裂的情况。比如工业品公司来采购农产品时可能会故意压低价格,出现农民产量越高时,价格卖得越低的现象。
蔡增永介绍,现在有一些地方就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改善这种情况,促进三产之间的融合。
“广东和江苏一二三产业融合做得比较好。”他告诉记者,比如江苏射阳县推出了“数字射阳”,通过大数据系统,通过全方位安装摄像头来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且通过各种温度、湿度传感器的实时监测来指导生产,这样就能够从源头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能保证是按照加工企业的要求来进行生产。
“这样也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蔡增永说,如果农户按照加工企业的生产要求去生产,产品质量有保障,价格也会卖得更好,这样农户就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双方能够实现共赢。
蔡增永说,这其实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打通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把一产和二产紧密地联系起来。“过去还有生产商需要驻场去看着农户去生产,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大大降低这种成本。”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