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宇表示,公共支出的再分配效应十分重要,需要学者们实实在在地研究,未来可能会由大数据公司提供信息来显示公共支出的受益群体。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寿林摄
每经记者 张寿林 北京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旭
有些国家的货币政策长期比较宽松,有些国家则长期偏紧,哪类政策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在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看来,这是一个科学问题。
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办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创新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也是北大光华共同富裕行动实验室启动会。
北大光华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北大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共同富裕行动实验室负责人陈玉宇提出了多个问题:什么样的政策可以有效降低收入不平等?宏观政策的分配效应究竟是怎样的?良好的税制应如何设计?公共服务支出的主要受益群体是谁?
陈玉宇表示,公共支出的再分配效应十分重要,需要学者们实实在在地研究,未来可能会由大数据公司提供信息来显示公共支出的受益群体。
产权保护和中小企业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陈玉宇说,我国有一亿家以上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它们能触达数亿人的收入。中国经济要进一步繁荣,要让市场经济更有活力,就必须要做好社会保障,要让经济增长更有包容性,让收入分配更加公平,构建共同富裕的社会。
“我的理解中,共同富裕不是说没有差距,而是有可理解的、能让社会的紧张感降低的差距。”陈玉宇说,解决好共同富裕的问题,未来中国经济方能是繁荣的、包容的、有活力的。
陈玉宇特别关注两个主题:一个是宏观政策的分配效应,这一方面需要大量研究,要看到每笔财政支出、每个经济政策对市场活力的影响以及起到的再分配效应有多大,从而对整个社会做出贡献,甚至最后变成政府日常行为中的一部分。
另一个是在微观层面,各类人群或企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让需要被帮助的群体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能让他们在收入分配的阶梯上往上走。
陈玉宇举了一个例子:在流感和肺炎等疫苗的接种方面,我国接种比例相对较低。如果有慢阻肺或者肺纤维化的病人因不打疫苗最终得了肺炎,会导致健康大幅恶化及大量医疗开支。但是如果这类人群能在秋冬季节支出小额费用接种疫苗,就大概率可以避免肺炎和住院治疗。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弱势群体进行此类帮助的成本很低,但效果很好。
“而我要研究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们不打疫苗,是认知上的、信息上的、社会政策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这都需要扎实的研究,并在研究中发现能够提高大家打疫苗积极性的好政策。”他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