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我国已奠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决定性基础,建议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行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3-11 04:39

    ◎张占斌认为,人均GDP首次突破1.25万美元大关,意味着我国正处于从中高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期,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需要各方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张占斌表示,如果我们真正在新发展阶段贯彻好新发展理念,实现了科技创新并推动产业创新,我们就有可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保持较好的发展速度。也就是说,不唯GDP不是不要GDP,而是需要高质量的GDP。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2022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年份:此前,我国已经历史性地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正朝着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既定目标迈进。

    与此同时,我国也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在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实现路径?中国迈向中等发达国家之路应该如何实现?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全国两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带着上述问题,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进行了专访。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 受访者供图

    不唯GDP不是不要GDP 而是需要高质量的GDP

    NBD:在您看来,未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当如何推进?有哪些关键指标需要实现?

    张占斌:历经百年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最有意义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属性,同时也遵循着人类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体现了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和标准。

    这种一般性主要体现为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科学技术、教育、城市化和人均国民收入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要符合世界通行的现代化一般标准,具有与世界现代化国家一样可衡量、可比较的一般指标。

    从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看,有数量、排名和质量三个方面的标准的要求。

    一是数量标准。在国际上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数量标准,通常都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指标,如2021年世界银行公布的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为人均国民收入12695美元。在我国,由于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GDP基本相当,因而通常用人均GDP用作判断标准。

    二是排名标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按照目前的情况测算,到那时,我国人均GDP大概在3万美元左右。

    三是质量标准。作为现代化国家,不仅要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还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我国的现代化更加注重质量标准,体现在我国确定的2035年发展目标中,只有人均GDP这一个数量化指标,这表明现代化的关键不是数量而是质量,追求的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要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至关重要。要破除一种误解,就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就得降下来、就得慢一些,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

    如果我们真正在新发展阶段贯彻好新发展理念,实现了科技创新并推动产业创新,我们就有可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保持较好的发展速度。也就是说,不唯GDP,不是不要GDP,而是需要高质量的GDP。

    NBD:2021年,我国人均GDP历史性地突破1.25万美元大关,接下来我们要如何继续发力,确保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张占斌: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GDP在2021年首次突破110万亿元,人均GDP超8万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约1.2551万,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均GDP首次突破1.25万美元大关,意味着我国正处于从中高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期,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需要各方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当前,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奠定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决定性基础,打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通道。

    进入21世纪,我国将“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作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举措。应该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仅是巨大挑战,也是巨大机遇。如果我们按照目标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妥善处理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坚守底线,保持战略定力,就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创举。

    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争取达到8亿到9亿人

    NBD: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未来应该如何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张占斌: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在于:从内容而言,共同富裕包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内容;

    从主体而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人人有份、共同享有;

    从程度而言,共同富裕承认着合理的差异;

    从性质而言,共同富裕追求的是公平正义;

    从实现方式而言,共同富裕是依靠共同奋斗与制度安排,不能搞劫富济贫;

    从进程而言,共同富裕是在动态发展中分阶段实现。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深刻把握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在于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坚持统筹效率与公平,坚持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坚持勤劳致富与创新致富,坚持循序渐进与先行示范。

    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充分是基本国情,必须放胆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和基础,共同富裕必须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具体而言,必须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转换发展动力,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培固经济发展之源;

    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促进区域城乡间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补齐民生短板,守住民生底线;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尊重并顺应自然规律,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奠定牢固的根基;

    以开放发展理念为指导,抓住发展机遇,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优化国内民生产品供给,借鉴国外利益分配经验,为民生的持续改善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民生资源在各个阶层间均衡配置。

    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也需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包括深化初次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初次分配的公平性;深化再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再分配的调节性职能;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功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全覆盖、更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构建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落实社会公平正义,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也非常重要。具体来看,包括实施系统整体与经济社会配套的公共政策支撑,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完善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就业政策;完善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教育政策;完善有利于促进精神生活富裕的文化政策等等。

    NBD:伴随着推进共同富裕进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越发引人关注。我们应如何更好调节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助力形成“橄榄型”的收入结构?

    张占斌:共同富裕的健康形态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而是要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这需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约有4亿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30%,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我们要进一步增加这个群体的比重,建议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行动,到2035年,争取让中等收入群体达到8亿到9亿人。

    如果能够实现的话,这将强有力地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体系,稳住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要鼓励企业家创新创业,鼓励员工持股。需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争取有更多的低收入者逐步上升到中等收入群体。

    尽管我国已经消灭了绝对贫困,但返贫的风险依然存在,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低收入群体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对少数低收入群体的“兜底”。

    与此同时,还要合理调节高收入,依法保护合法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回报社会,完善慈善公益事业各项制度。要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对于不合理收入要清理规范。

    具体来看,在深化初次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要增强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初次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分配秩序和分配结果,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最为直接的重要影响。

    深化初次分配制度改革,一是合理安排劳动、资本和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发挥财税和金融资源的调配作用,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二是完善工资形成和增长机制,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营造全社会崇尚劳动、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

    三是通过改善创业环境、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出多样化的理财工具等,拓展居民收入渠道,保护合法致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四是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要促进各类资本规范有序,引领数字经济和科技平台健康发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五是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可研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计划,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居民办理涉税事项 图片来源:新华社

    而在深化再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则要加强再分配的调节性职能。

    一是完善税收制度,包括完善税种、合理确定各类税种的税基和税率、完善收入和财产的个人申报制度和税收监管制度、严格税收执法等。

    二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重,构建以一般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模式。

    三是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

    四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重点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对城乡保障项目、保障标准、保障资金和保障机构和法规建设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整合。

    五是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完善有利于第三次分配的法律和法规、有效的民间组织监管机制、慈善捐赠的税收减免制度,积极发挥第三次分配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要为资本设计合理合法的活动边界

    NBD: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发挥第三次分配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张占斌:在劳动产品的分配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居民收入与财富差距过大,产生两极分化现象。第三次分配主要是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进行,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

    虽然第三次分配是自愿的,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起到补充作用,但必须重视其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具体而言,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精神,发展互助共济的慈善文化与环境;健全和完善慈善事业的法规和制度设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建设,特别是慈善医院、学校和养老服务等建设事业。通过加大税收优惠的政策支持力度,构建慈善发展平台,加强慈善组织的监管。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第三次分配的过程中,不能够搞“逼捐”或者“诱捐”,要充分尊重企业家、市场主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内心意愿。

    NBD: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如何理解这一表述?您认为我们需要在哪些领域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张占斌:对市场经济来说,资本是一个核心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需要资本的配合和支撑,需要资本创造更多的生产力,创造更多的就业。

    因此我们可以说,资本的力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提升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能够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动力。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作出了贡献。

    但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资本干好事情能够移山填海,但干坏事情也能够天崩地裂。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忽视资本的负面作用、消极作用。

    资本追求价值增殖的本性无可厚非,如果规制得好,资本能够为社会和民众贡献力量,这也是我们把市场经济引到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底气所在。

    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旦放任资本无序扩张,走过了头,很容易造成过度垄断,导致市场失灵。

    资本无序扩张和过度垄断的危害表现在:一是从市场层面看,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源配置效率。历史的经验和实践的效果都表明,资本无序扩张和过度垄断,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而有序竞争是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有效办法。

    二是从消费层面看,获得垄断地位后的高价低质策略会损害消费者权益。一旦通过资本无序扩张获得垄断地位,高额利润便成为垄断的追求目标,会相应地采取垄断高价策略,再加上缺乏有效竞争,垄断地位获得者没有动力提升产品质量,有时甚至提供低品质的产品,高价低质策略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三是从经济安全层面看,垄断形成的“大而不能倒”影响监管政策。垄断意味着自身规模很大,控制的市场份额很大,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很大,如果垄断出现问题,很容易形成“大而不能倒”的局面。

    有效的制度安排和监管,有利于控制甚至消除资本的消极作用,为此我们要研究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为资本设计合理合法的活动边界。

    应当说,规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更大程度的发展。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们要用法律规章制度来保护、引导和管理资本,要明确各种“路牌”“指向”,为资本提供清晰的标识。要通过“绿灯”来发挥资本的功能,让资本多做贡献;通过设“黄灯”来发挥警醒作用;还需要设一些“红灯”,来规范资本的运行和流动。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华熙生物披露2021年年报:C端赛道持续发力 护肤品业务首次卖出“10亿大单品”

    下一篇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热门中概股跌幅居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