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指出,一个国家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就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TFP(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底层逻辑。要保持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应对TFP下降,就必须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每经记者 张寿林 北京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星
“要克服正在面临的困难,开辟一个更有活力、更加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
2月24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联合举办“2022年两会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展望分析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在会上如是说。
分析会上,6位教授发表主题演讲,为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贡献光华力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指出,一个国家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就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TFP(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底层逻辑。要保持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应对TFP下降,就必须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陈玉宇提出,创造新技术和新知识,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创造新知识的人得到激励。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进步,但目前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仍略显不够,这是应对“卡脖子”的办法。他认为,应加大力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颜 色
从国际视角,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唐遥分析,劳动力市场的走势是理解发达国家经济走势的主要线索。在需求强劲、供给恢复滞后的局面下,劳动供给的恢复将决定供需的再平衡,物价的走势,以及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退出过程。
他说,目前美国的就业人数比疫情前低1.9%,预计在2022年这个缺口可以大部分补上,但不会完全消失,在GDP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过程中,服务业的增速会更快但也受到服务业劳动供给不足的困扰,因此核心通货膨胀会维持在4%以上较高水平,美联储的加息速度将领先其他发达国家。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恢复和通胀过程均更为温和,宽松政策的退出更为缓和。
陈玉宇指出,经济高质量增长主要来源是:创新、技术进步和知识扩散,只有这些才会开辟投资机会,如果技术和知识扩散停滞,随着投资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装备投资、房地产投资),结果会服从边际产出递减、边际收益递减定律。
陈玉宇说,下一步中国既需要共同富裕,也需要高质量增长,要从模仿、学习、提高的追赶型经济模式,转变成创新型经济社会。
陈玉宇提出,专向“创新型”经济,需要关注三方面:
一是技术。一切经济的活力都来自于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新技术,要能够让新技术、生产性的知识更广泛的传播。
二是对于创造新技术和新知识,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创造新知识的人得到激励。这是应对“卡脖子”的办法。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进步,但目前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仍略显不够。
三是技术有破坏性。技术有创造性的部分,为社会带来价值,但也有破坏性。新的技术出现,老的技术便过时了;新型企业出现带来就业的同时,旧的工作岗位也在消失。需处理好技术的破坏性,才会有高质量发展,才能构建出被大众所支持的社会。
陈玉宇进一步分析,我们鼓励创新和竞争,但竞争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对大型民营企业、高科技巨头以及国有企业进行监管,鼓励他们有序竞争,减少壁垒,保护消费者权利,这符合长远发展的方向。
陈玉宇表示,创新会带来破坏,带来破坏就会伤害一部分生产者,而那些大企业的员工成为既得利益者。此时,还需配合建立一个更富有活力的竞争性的创新型社会,需要政府起到保障性的作用。
此外,中国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和充足性相对较低,社保支出在退休、失业保险、医疗、社会救助等领域与其他国家尚有差距,对弱势群体援助有待进一步提升。
陈玉宇表示,老龄化、房地产风险、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等影响转型发展的挑战,最终都指向一个解决方法——让社会迸发出创新的活力,开辟一个更有活力、更充满竞争性的市场经济。这需要靠政府建设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保障型社会,让每个人在市场竞争中不背负太多焦虑,从而使得中国市场活力得以进一步释放,让促进市场活力的结构性改革得以展开,促进长期增长。
陈玉宇认为,今天的中国需要逐渐形成这样的全社会共识。这需要发挥市场的力量,也需要政府更加重视这些长远挑战而不只是应对短期问题,从而在未来30年应对转型挑战,完成赶超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变,彻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真正进入共同富裕社会。
“一个国家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就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TFP增长,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底层逻辑。”刘俏指出,要保持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应对TFP下降,就必需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在刘俏看来,拉动TFP增速最需要的是数量巨大的投融资,而“再工业化”“新基建”“碳中和”等投资热点行业领域,都可能成为TFP增速的来源。
以碳中和领域为例,根据《巴黎协定》减排任务测算,2021年至2050年,全球用于碳减排的总投资规模至少须约达131万亿美元,中国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需要的投资规模或将达到255万亿元人民币。
刘俏表示,我国宏观政策目标体系不应局限于当期的GDP或是当前GDP增速,而应该转向几个“有利于”:有利于新动能的出现,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速,有利于1.5亿个大中小微和个体工商户保持活力;长远讲,有利于国家整体价值的提升,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国家核心竞争力……这种转向,可以带来全新的政策构想和思路。
刘俏认为,整体价值比较大的国家,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比较大,而当采用积极的政策回应时,往往能够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峥将目光聚焦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他认为这至少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解决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二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匹配的产业结构需要大力发展租赁住房,特别是保障性住房;三是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升需要租赁住房市场作为坚定支撑。
但发展集中式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面临着土地、资金、运营、覆盖面、税费政策等多重挑战。张峥认为,租赁住房REITs是租赁住房领域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金融工具,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落地,首先,应制定明确的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资产认定标准及流程;其次,应本着税收中性的原则,系统性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套税收政策;再次,应构建合理稳定补贴机制及租金调整机制等,形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长效机制;最后,应鼓励多主体参与,培育具有资产管理能力的租赁住房REITs 管理人。
张峥建议,尽快推出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试点产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晓波重点关注小微经营者群体。他指出,小微经营者带动80%以上就业,对于纾困和共同富裕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过去两季度,规模较大的企业反映经营成本上升。张晓波提出,从政策角度,有必要改善出台方法的科学性,比如先在微观做实验,出台前充分咨询等,减少政策不确定性对经营者的负面影响。
另外,他提及防疫成本在过去几季度有明显上升,采取更加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减少负面影响,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上述方面有所改进,亦有助于小微经营者的经营表现和未来信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针对货币政策作出展望。
“货币政策明显存在宽松空间,找不出比现在更好的货币宽松的时机,是很罕见的时期。”颜色提出。
他具体分析,第一,中国PPI已经冲高回落,1月份的PPI重新回到了单位数,全年CPI一定是可控的,随着天气转暖,食品的价格会有所回落,全年猪肉的价格不会涨太高。这就为货币政策的宽松留了足够的空间。
第二,他指出,去年的杠杆率是降低了,所以今年的稳增长适度加点空间是可以的,去年比较紧的政策降了杠杆,所以适度加点杠杆是没问题的。
从已经释放的信号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做出调整,已经转向逆周期调节,支持稳增长。
在他看来,3月份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因为3月16日FOMC有可能会加息,3月初全国两会开幕,3月中旬公布1-2月份的经济数据,而且正好在降息会议前一天确定中国的利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所以我个人认为3月份是有降息的可能性的。”他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