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尤其是扩大税收优惠范围,完善绿色电价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在监管工作上,不断强化政企信任,开展监督帮扶行动。
每经记者 李彪 北京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星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尤其是扩大税收优惠范围,完善绿色电价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2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孙守亮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关于支持服务和引导企业绿色发展的提问时做如上表述。
孙守亮介绍,生态环境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等部门,制定绿色金融政策,落实绿色税收优惠,推动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推动建立环境信用的信息共享机制和结果运用机制,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绿色信贷、市场监管、价格调节等领域,不断完善绿色投资激励机制。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道红线,尤其是在“双碳目标”要求下,企业绿色发展转型需求更加迫切。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目前企业面临绿色发展转型需求,在支持服务和引导企业绿色发展方面,生态环境部门有哪些创新举措,后续将如何继续完善和推进?
针对记者的提问,孙守亮指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先后出台实施了《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多份指导性文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支持服务企业绿色发展。
其中,在放权层面上,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在监管工作上,不断强化政企信任,开展监督帮扶行动。实施重污染天气分级应急差异化管控措施,建立和形成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常态化制度,总体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管理、动态调整、可进可出”的监管机制。在服务行动中,深入基层企业,加大科技帮扶。在“激励”方面,加大绿色投资的激励。
孙守亮介绍,充分信任正面清单企业;对污染排放量小、环境绩效水平高的企业,免除现场执法检查;对环境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且未造成环境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和企业,尤其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推进问题整改。对能力不足的企业,加强帮扶指导。
“2021年底,清单内企业合计3.1万余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7.1万余次,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维护合法企业权益,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孙守亮说。
环境经济政策是激发企业治污活力的内生动力,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孙守亮说:“我们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等部门,制定绿色金融政策,落实绿色税收优惠,推动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推动建立环境信用的信息共享机制和结果运用机制,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绿色信贷、市场监管、价格调节等领域,不断完善绿色投资激励机制,这方面增长势头也非常好。”
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绿色贷款持续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末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6万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部门合作,持续完善支持服务企业绿色发展政策机制的顶层设计和实施应用。”孙守亮说。
包括:不断健全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常态长效机制,深化企业源头治理的主体作用。继续完善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功能,使平台长期发挥作用。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持续推广生态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托管服务和第三方治理。持续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尤其是扩大税收优惠范围,完善绿色电价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最后,孙守亮强调,支持服务企业,最重要的是转变理念。一是换位思考,二是主动服务,三是及时回应,企业有需求要及时回应,合法合规抓紧办理,不合规的没有条件的逐步创造条件,也要解释清楚争取企业的理解。四是无事无需不扰,五是结果评价,用结果来说话。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