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
◎“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2月14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高校建设有关情况。
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双一流”建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必须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图片来源:新华社
根据首轮监测数据和成效评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依据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按照“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原则,经过“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研究,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比选为手段,确定了新一轮建设高校及学科范围。
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
(名单详见文末)
值得注意的是,为增强建设动力,完善约束机制,对首轮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相比同类学科在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方面相对偏后的部分学科给予警示,相关学科应加强整改,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建设范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本轮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内蒙古大学的生物学、辽宁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东北师范大学的数学、上海财经大学的统计学等。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表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体现着国家对相关学科水平的认可,更是对相应学科冲击世界一流的美好期待。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布局结构,体现着满足国家发展多样化需求的状况。这种结构应该是动态变化的,建设学科是能进能出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相比,第二轮建设名单将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淡化身份色彩。
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中国高校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目标,要有世界一流的视野和格局。“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从首轮建设情况看,一些建设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理解还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存在扩张规模、追逐升级的冲动。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
“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史静寰表示,对“双一流”院校和学科实施分层分类建设评价,鼓励和引导不同类型建设院校和学科合理定位,凝练特色,在各自领域争创一流,不仅是为这些院校和学科自身发展考虑,也出自全面深化高教体系改革的任务,特别是支撑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目标需要。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
第二轮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教育部获悉,第二轮建设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作为指引调整建设学科的指南,对拟建设学科的匹配度、水平和发展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查,尤其是加大基础学科、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双一流”建设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一是建设动态监测中,定性描述与定量数据相结合,不把“帽子”和论文数量等作为监测点,加大质量、贡献和内涵建设成效的监测,并有充分“留白”空间,高校可将特色成效写实性描述。
其次,在建设成效评价中,注重体系性、诊断性、集成性和发展性。突出质量、服务和贡献。
上述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强调,坚决摒弃数论文、数帽子的做法,不简单以论文数量、排名变化、帽子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关注代表作质量、高层次人才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及成果情况等,重点考察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投入、社会服务贡献。
三是在认定建设范围中,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基本门槛,把学科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质量水平作为基本依据,突出建强促优,综合设置认定条件,不与各种大学学科排名、论文指标等挂钩。
史静寰表示,近期教育部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都要求强化学科重点建设,按照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不同规律和需求标准,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和常态化监测系统,逐步淡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身份色彩。
“接下去,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强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来完善高等教育的分类建设评价体系,全面促进并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体系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发展水平,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深层要义。” 史静寰说。
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