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生猪产能巩固提升,棉花、油料、糖料和水产品稳定发展,其他重要农产品保持合理自给水平。
◎《规划》提出发展现代畜牧业。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将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实施牛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图片来源:新华社
2月11日,国务院正式下发通知,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规划》明确提出目标: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梯次推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规划》还列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肉类总产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标准农田面积等共计17项“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指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本次《规划》在主要目标中的具体目标明确提出,到2025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生猪产能巩固提升,棉花、油料、糖料和水产品稳定发展,其他重要农产品保持合理自给水平。
为实现这些目标,《规划》将“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放在首位,提出了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保障其他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协同推进区域农业发展、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等具体措施。
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方面,《规划》提出,要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细化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考核指标。实施重要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分品种生产供给方案。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
在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建立健全耕地数量、种粮情况监测预警及评价通报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在保障其他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提出发展现代畜牧业。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将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实施牛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记者注意到,谈及今年“三农”工作的整体考虑,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前不久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要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特别是即将到来的春耕中要落实好晚播麦促弱转壮等关键措施,打好夏粮丰收这场硬仗,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章节,《规划》提出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其中包括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生物育种、耕地质量、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绿色投入品等关键领域,加快研发与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等。
《规划》还提出,要推进种业振兴。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展育种创新攻关。围绕重点农作物和畜禽,启动实施农业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开展种业联合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章节,《规划》提出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具体而言,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设数字田园、数字灌区和智慧农(牧、渔)场。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数字乡村建设正成为推进“三农”工作重要的通道和动能。比如在产业端,实施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成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比如人才端,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等方面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随着数字乡村的内涵和范围不断深化、升级,将会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杨建国表示,未来如何更好地聚焦本地资源禀赋,如何围绕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攻克难点堵点,如何紧紧围绕农民最关切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将成为决定数字乡村建设成效的关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