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64497
临近春节,不少家庭想买辆新车过年。然而,车型选好了,资金和手续齐备了,多地消费者却发现遭遇“提车难”。交付时间一再拖延、加价或降低配置才能提车、优惠幅度缩减……给准车主们增添了烦恼。
“提车难”背后有哪些原因?何时能够得到缓解?如何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让汽车消费市场在新的一年里走向产销两旺?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没想到现在提车这么难!”北京车主秦寅生元旦前已经签了某高端品牌新能源车的购车合同,但车还开不上。“销售人员告诉我,12月这拨购车的,提车肯定要等到年后。如果想获得提车优先权,不同车型需加价数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过年开新车是指望不上了。”
订车简单提车难、不想多等要加价——许多消费者感受明显。
有的不得不承担更高的购车成本。有车主抱怨,前些年汽车总体上是降价多、优惠多,现在因为提车难,经销商不仅没什么优惠,稍微热门一点的车型就要加价。
有的延缓了购车打算。北京车主周女士的车已开了10多年,打算最近换辆新车。“旧车的车龄长了,这一年多小毛病不断,想着买辆进口车。一家人选好了车型,到4S店一问,说要想节前提车就得加价,而且加价后也要在加价的购车群体中排队,并不能保证很快能提上车。”她干脆放弃了换车的念头,“等提车正常后再说吧。”
记者走访北京市多个汽车品牌的4S店发现,“提车难”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高端品牌的新能源车、部分品牌的新款高配车型以及SUV等现车相对紧俏,往往需要等待或加价购买。北京市朝阳区某4S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想买也提不到车。各车型最快的也要8至12周才能提到车。提车慢挫伤了不少顾客的积极性,现在是看得多、买得少。”消费者认为经销商不给力,甚至怀疑其搞“饥饿营销”,但经销商普遍反映,拿不到现车,不仅消费者不满意,也影响车企、经销企业的营收。
业内人士指出,岁末年初通常是购车旺季,但受近期“提车难”以及经销商促销力度减弱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表现一般,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汽车消费指数为71.4,其中当月入店分指数为81.3,较上月略有上升;需求分指数和购买分指数则分别下降至78.6和82.7。
是哪些堵点导致了消费者“提车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芯片供应紧张,镍、钴、锂等新能源电池关键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是导致国内汽车市场供应链不畅、交付周期延长的主要原因。
某新能源车品牌4S店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过去一年,芯片短缺、动力电池供应不足一直制约着新车提车进度。“尽管近期‘芯荒’问题明显改善,但其他零部件产能受原材料涨价、国际疫情影响较大,给订车周期增加变数。加上快过年了,想尽快提车的消费者比较多,消费者提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除了‘缺芯’,过去一年里海运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海运成本昂贵、集装箱‘一箱难求’等,也对整车及零部件进出口造成负面影响。”许海东表示,在疫情影响下,全球海运价格上涨、集装箱短缺等物流难题,进一步延长了新车交付周期。此外,部分进口车生产基地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产能始终未得到有效恢复,相应车型的供应跟不上需求。据有关机构不完全统计,2021年,进口品牌车平均提车时间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多数比其他年份推迟3个月以上。
在此背景下,部分厂商和经销商采取加价提车、削减优惠甚至降低配置的方法,由消费者为此“埋单”,甚至渲染焦虑等,使消费者对车市价格未来走向存有不必要的紧张情绪,愈发期待及早提车,加剧了供需矛盾。许海东表示,一些中高端品牌特别是进口品牌的经销商要求消费者“加价提车”,部分新能源车企利用财政补贴退坡作为噱头进行营销宣传,这些行为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市场失序,增加了消费者的提车难度。
“目前不少消费者的心态还属于‘追涨不追跌’。厂商越是提价,经销商越是渲染焦虑,消费者就越是急切。一些原本不急于购车、正在等待观望的消费者也入市抢购,造成供给与需求之间进一步脱节。”许海东说。
尽管面临消费者提车难、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短期问题,中国汽车市场长期总体向好局面没有变。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连续3年的下降趋势,为中国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针对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近日表示,将着力打通重点产品供给“堵点”“卡点”,集中力量解决汽车等领域芯片短缺问题,畅通关键零部件供应渠道。工信部明确,将全力以赴维护汽车工业平稳健康运行,加大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企业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介绍,2021年全国集成电路产量较上年增长33.3%,汽车芯片供应正逐渐加大。业内人士认为,供应链“强筋健骨”,芯片产量稳步增长,将为新车交付提供坚强保障。
去年以来,有关部门多次出台政策鼓励汽车消费。下一步,如何改善汽车供给,推动市场平稳运行和行业健康发展?
一方面,要做好市场监管。许海东表示,部分车企不合理的营销和竞价策略不仅影响到消费者权益,也压缩了车企自身利润空间。“要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厂家和经销商的管理,防止个别从业者利用原材料短缺、政策环境变化等向消费者散布焦虑情绪、大搞‘加价提车’等行为,从而保障好消费者权益。”许海东说。
另一方面,持续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要政策支持打出“组合拳”。许海东表示,首先应做好保供稳价,确保供应链畅通,让想买车的消费者顺顺当当提上爱车,同时鼓励车企开发更多适合中国不同消费群体的车型,吸引潜在消费者。此外,继续推动汽车消费管理从购买管理转向使用管理,通过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应配套措施,切实解决消费者在使用环节面临的充电难、停车难等问题。“这样,消费者才会更愿意买车、用车。”
2022年,汽车市场供需两端是否有望进入上升通道?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分析认为,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复苏超过预期,向社会传达出市场触底反弹、进入上升通道的希望和信心。随着原材料供给持续改善、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恢复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2年上半年,全球芯片市场的供需紧平衡状态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下半年,随着全球芯片企业产能恢复、芯片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芯荒’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要看到还有众多消费者尚在观望或等待提车,这部分被供给不畅压抑的需求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得到释放。总体看,今年汽车消费市场产销两旺的前景可期。”许海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