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9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0.2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2400公里,民用运输机场达到270个以上。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星
1月18日,《“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社会公布。《规划》确定了哪些方面的重点任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19日举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9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0.2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2400公里,民用运输机场达到270个以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0000公里左右,高速铁路网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95%以上,普速铁路瓶颈路段基本消除,“71118”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现代化机场体系基本形成。
展望到2035年,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司长罗国三在发布会上介绍,《规划》确定了9个方面重点任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规划》提出,要构建完善以“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骨干,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以快速网、干线网、基础网多层次网络为依托的综合交通网络,勾画好美丽中国“交通工笔画”。
交通运输支撑引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明确了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加快补齐农村、边境等重点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
城市群、都市圈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区域,《规划》突出城市群交通一体化、都市圈交通通勤化,培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服务是交通运输的本质,《规划》兼顾客货运输需求,明确扩大更加便捷高效经济的服务供给,逐步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智能、绿色、安全、开放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属性,《规划》提出了交通运输智能技术应用、绿色低碳转型、安全应急保障、对外开放合作等措施。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需要现代化的治理能力,《规划》聚焦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了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举措。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