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DC预测,2023年中国VR头显设备出货量将突破1050万台。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热,VR成为2021年融资热点。据相关统计,截至2021年11月,VR、AR相关融资达540多亿元,较2020年的230亿翻了一倍多。
每经记者 朱鹏 每经编辑 董兴生
刚刚过去的2021年,被称作元宇宙元年。当未来被反复构想和讨论时,通往“未来”的道路是什么?
答案也许是一台VR设备。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热,VR成为2021年融资热点。据相关统计,截至2021年11月,VR、AR相关融资达540多亿元,较2020年的230亿翻了一倍多。
据IDC预测,2023年中国VR头显设备出货量将突破1050万台。此前,扎克伯格曾表示,1000万用户数是实现“内容和生态系统爆炸增长”的关键门槛。
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产业正迎来新的机遇。此前市场需求多集中在企业端市场,但近两年消费级市场的需求正在被激发。
以Facebook推出的VR设备OculusQuest2为例,据第三方数据,该系列产品在2021年圣诞节期间销售总量突破1000万台。
国内也在衔接国际VR领域的走势。据IDC预测,2023年中国VR头显设备出货量将突破1050万台。VR硬件设备的应用场景广泛,诸如影视、游戏、社交、旅行、教育、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科研等。“用互联网的一句话说,所有的行业可以被重来一遍。”近日,玩出梦想集团董事长兼CEO黄锋在VR一体机YVR-DK1开发者版本上海发布会上称。
黄锋 图片来源:玩出梦想集团供图
黄锋认为,VR可以让很多人体验超脱实际支付能力的场景和消费服务。“登珠穆朗玛峰要一百多万人民币,去月球要上千万,去火星更贵。中国有十亿人还没坐过飞机,六亿人没有喝过咖啡,至于去月球,有这个能力的人更是不多的。如何让现在的人,包括孩子们能够体验上太空是什么感受,体验《星际穿越》进入黑洞的感受?VR可以让你见未所见,达未所达,做未所做,我认为这样一款产品有很宏大的应用场景。”
YVR首席科学家弗兰克称,目前公司产品在技术上总体来说还处于追赶阶段。“对于Facebook这样的巨头来说,所有的VR公司都属于追赶的状态。他们可以同时做五个关于新的显示技术的项目,可能最后只采用一个,剩下的四个就扔掉,他们有资源来做这样一件事。这是目前我们还有差距的地方,但是可以赶上的。”
2016年,微软推出Hololens和WindowsMR,索尼推出了PSVR,VR迅速进入大众视野,这一年也被称为VR元年。但此后,行业没有迎来快速发展,相反,概念热度下滑,入局的企业遭受寒冬考验。
不过黄锋认为,VR当前已经度过了所谓的寒冬期。“我认为算不算寒冬,就是看用户的DAU时长是不是在增长。实际上当前VR的用户使用时长一直在增长,技术不断在突破,用户群也在不断扩大,只是我们认为没达到预期。”
玩家体验产品 图片来源:玩出梦想集团供图
政策同样在利好。商务部印发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通知中提到,“加快以新技术促进、新装备新设备应用,加快发展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型信息产品,推动5G+4K/8K、VR/AR技术产品融合应用。”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热,VR也成为2021年融资热点。据相关统计,截至2021年11月,VR、AR相关融资额达540多亿元,较2020年的230亿翻了一倍多。
科技赋予资本想象力,但泡沫也不可避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龚焱认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处在历史性的爆发节点时,往往会造成整个行业严重的泡沫化,这就是经典的非理性繁荣,诸如早期互联网行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泡沫期。“所以像元宇宙,大家可以想像,当走到某一点的时候,这个行业肯定会面临幻灭期,而在这个幻灭期里,大多数参与者很难度过寒冬。”
“VR本身其实已经走过了这样一个阶段。当我们回看2016年的全球VR项目时,充满了泡沫,接着大家可以看到,过去几年都是寒冬,现在整个VR行业慢慢走向价值回归。”龚焱说。
VR的发展离不开对元宇宙的构想,虚拟世界的场景空间有多丰富,VR产业也就有多少探索可能性和方向。在概念满天飞的时代,思考概念为何出现也同样有必要。龚焱认为,每个概念都是和时代对应的,概念不会脱离时代背景而单独存在。
“在经济学的经典定律里,有一条叫边际效应递减。在物质世界里,你喝第一瓶水很开心,喝第二瓶就一般了,等到喝第三瓶,边际效应就为负了。这就是实体消费的局限性。但是当我们进入一个物质和虚拟世界相互叠加和相互映射的世界之后,会发现原来物质世界里面的一些底层经济规律可能会被重构。”龚焱说,“在元宇宙里,一个普通消费者很容易消费成千上万双鞋子,因为没有维护和后续保养的成本。”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也似乎正在开启VR的“新元年”。“我们相信随着元宇宙时代的到来,VR一定会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现阶段没有一家公司能完全把元宇宙吃下来,所以集团各个板块会关联合作。”黄锋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