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强认为,至少在现阶段我国还是离不开煤炭的,但在同样消费量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把碳排放量降低,必须把煤炭做得更“干净”,这才是低碳发展。
◎林伯强表示,未来煤电机组将为清洁能源让出电量空间,逐渐由主力供电转向凭借其可靠性和可控性作为服务电源,更大幅度参与调峰,以及作为备份电源来保障电力供给稳定和电网安全。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图片来源:新华社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两个信号:一是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拉闸限电”,我们意识到煤电当前对中国保障能源安全方面仍具有重要性,所以要“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二是必须鼓励清洁能源,而清洁能源与煤炭之间如何互补,其实也是一个保证能源安全供应的过程。
NBD: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您如何理解这一提法?
林伯强:这其实讲的就是先立后破的道理,通俗来说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我们有一个完整的煤电系统,应该就不用担心什么时候会缺电。就是我们必须能够把握住,能源转型不能影响能源安全稳定的供应。
我认为办法很简单,就是保留煤电系统来为风电光伏的不稳定做备份、做调峰,为应对极端气候做准备。“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这实际上也是煤电与清洁能源相互配合的问题。
清洁能源是干净,但是目前还不稳定;煤电能源虽然“不干净”,但是稳定。这两者在转型过程中的核心就是安全、稳定供应的问题。所以二者之间如何来配合,共同把碳中和往前推动,这就非常重要。
NBD:会议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这一提法意味着什么?
林伯强:这其实跟前段时间一些地方的“拉闸限电”是有关系的。通过这次限电,我们应该认识到,至少在现阶段我们还是离不开煤炭的,但在同样消费量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把碳排放量降低,必须把煤炭做得更“干净”,这才是低碳发展。要“抓好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会议提出增加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的优化组合,这表明两者之间应该是互补关系。
未来煤电机组将为清洁能源让出电量空间,逐渐由主力供电转向凭借其可靠性和可控性作为服务电源,更大幅度参与调峰,以及作为备份电源来保障电力供给稳定和电网安全。
今后在推进碳中和的进程中,煤电可以通过灵活性改造、清洁化转型及合理规划,短中期可以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比例比较小的情况下满足电力需求增长的需要;中长期大体量高效率的煤电机组可以在风电光伏大规模接入过程中,成为电力系统备份、调峰和系统安全保障,并且可以有效应对极端气候灾难。
总的来看,煤电仍将是中国电力结构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将使煤电在碳中和进程中成为宝贵的财富而非负担。
NBD:会议提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这对企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林伯强:如果把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新能源就不用算在里面了,因为以前我们讲的是“能效”,就是能源总量除以GDP,这么去考核。
但如果新能源不列入能源总量消费控制,而其他的化石能源是要控制的,这就是对新能源和原料用能发展的鼓励。这实际上跟后面谈到的指标转型是同样的内涵。
NBD:会议提出,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您认为这一转变有何重要意义?要怎样创造条件?
林伯强:这个讲的就是考核指标的转变。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就要把清洁能源除开,只针对碳排放量大的化石能源,这个过程还涉及重新计算、重新分配份额等工作。
NBD:会议提出,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您认为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
林伯强:“能源革命”的提法跟以前的提法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同时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