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震惊了:一纸公告,三项纪录——每经牛眼君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1-13 14:14

    ◎据报道,该案是新《证券法》确立中国特色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后的首单案件,是迄今为止法院审理的原告人数最多、赔偿金额最高的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也就是说,康美药业在昨日一次创下了三项纪录。

    每经记者 何剑岭    每经编辑 吴永久    

    图片来源:摄图网_401705353

    本周A股交易结束之后,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涉及“最大财务造假案”的康美药业,被一审判决向5.2万名投资者赔偿24.59亿元,算下来人均获赔4.7万元。长期以来悬在受害投资者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也落了地。

    据报道,该案是新《证券法》确立中国特色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后的首单案件,是迄今为止法院审理的原告人数最多、赔偿金额最高的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

    也就是说,康美药业在昨日一次创下了三项纪录。

    “惩首恶”的精准打击

    图片来源:*ST康美公告

    昨日晚间,*ST康美发布关于投资者民事诉讼索赔进展的公告称,广州中院判决康美药业向5.2万名投资者赔偿投资损失24.59亿元;判决公司实际控制人马兴田等6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时任公司董监高13人、审计机构、签字会计师等均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同日晚间,证监会也就此案件发布了答记者问。

    图片来源:证监会官网

    从证监会的答记者问中,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注意到了两个要点。

    第一是这一案件是我国首单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意思就是受害的投资者委托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作为代表人参加诉讼,投资者不必再担心个人的力量不足或是起诉难的问题。

    第二是提出了“惩首恶”。这起案件中的“首恶”就是组织策划实施财务造假的马兴田夫妇及邱锡伟等4名原高管人员,对他们进行了“精准打击”。

    光从这两点来看,此次这一案件判决结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案件提供了明确的判决依据,还在妄图搞小动作的不法分子们估计已经瑟瑟发抖了吧!

    300亿财务造假大案

    回顾起康美药业的财务造假始末,现在想起来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仍然觉得触目惊心。

    康美药业于2001年上市,成功研制出了利乐、诺莎等国家级新药,并靠中药饮片打开了第二春。不过,繁华之下隐藏着阴谋和罪恶。

    2018年4月底,康美药业发布了一份《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公告几乎将2017年财报结果推翻,即对2017年报中包括货币资金、存货、营收等14项会计错误更正,特别是2017年货币资金多计算了299亿元。

    这一公告发出,立即引爆舆论。要知道,在2017年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中,当年营业收入能够超过300亿元的仅有200家,归母净利润超过300亿元的仅有18家。康美药业这一下就虚增了300亿的货币资金,实在是过分夸张了。

    康美药业上市以来日K线图

    公告发出之时,康美药业的股价正处于冲顶之时。当年5月29日,康美药业创出了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总市值也突破千亿,创下了最高市值1390亿元。不过随后股价便快速下跌,当年10月,康美药业的股价下跌速度加大,较历史高点实现腰斩。

    2018年12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康美药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当时股价已经较历史高点缩水超过6成。

    2019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调查进展,称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其中2016年虚增货币资金225.8亿,2017年虚增299.4亿,2018年虚增361.9亿,如此之大的造假力度也使康美成为A股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务造假案。而康美药业的股价在当年4月底就已开始了“自由落体”,到当年6月上旬时已经收出了多达20个一字跌停板,股价仅为最高点时的1成左右。

    2019年5月21日,公司股票简称由“康美药业”变更为“ST康美”。2021年4月29日,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康美”。

    2020年5月,证监会下达行政处罚决定,查明康美药业2016年年度报告虚增货币资金225亿元;2017年年度报告虚增货币资金299亿元;2018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货币资金362亿元。累计虚增货币资金886亿元。同时,康美投资者索赔诉讼由此展开。

    时至昨日,*ST康美的总市值仅为223亿元,较历史高点缩水超过8成。

    看到法院的最新判决结果,相信受害的投资者们已经热泪盈眶,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不过,这获赔的4.7万元能否弥补投资者多年来的财产和精神损失呢?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觉得恐怕还远远不够,尤其是给整个市场交易环境造成的伤害更是短时间内难以弥补。

    在这里,牛眼君强烈支持监管层持续对类似案件进行重拳打击,就是要让“首恶“们赔到倾家荡产,才能够起到长期的威慑作用!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入市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莎拉·杜特尔特将在菲律宾2022年大选中角逐副总统之位

    下一篇

    揭秘本周聪明钱|再高也不怕,融资客倾尽全力追涨!这类股真有这么香?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