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免费政策激发自驾出行热情,高速公路又堵车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少高速公路服务区还出现了“充电桩拥堵”。有电动车车主抱怨,服务区里充电一小时,充电桩前排队要四五个小时。对于长途出行的电动车,几百公里路程往往要中途充电数次,如此长的等待时间堪称“车在囧途”。
国家电网数据显示,今年10月1日至3日,国家电网充换电服务网络总充电量同比增长59%,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充电量同比增长56.52%。10月1日当天,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充电量接近平时日充电量的4倍,创历史新高。这些数据印证了电动车扎堆远行、线性出行造成的“车多桩少”困境。
国庆节前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布会透露,目前全国高速公路充电桩保有量为10836个,配置充电桩服务区达到2318个。按照每个充电桩同时为两辆电动车充电计算,可同时为2万多辆电动汽车充电。这也意味着一旦电动汽车突破这个上限,服务区里排队等候难以避免。
而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攀升。公安部交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78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28%;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53%。如此大的保有量,再叠加假日高速免费刺激出的巨大远行需求,服务区出现“充电桩拥堵”本应在意料之中。
笔者认为,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拥堵”要理性看待。以目前的电池技术和充电环境考量,纯电动车更适合在城市几十公里通勤半径内活动,不太适宜大规模进行几百、上千公里的线性远行。增程式、插电式混合动力、采用换电模式的电动汽车具有一定远行优势,但目前不是主流技术路线,同时也受制于地方上牌限制政策和换电站布局等。远期看,氢燃料电池汽车受限于需巨额投资的加氢站布局,也难以担纲长距离大规模出行。因此,对于长假自驾远行,电动汽车车主要格外慎重,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区充电桩在高峰时段难以调和的供需矛盾。尤其是到了明年春节长假,低温会带来动力电池性能衰减,电动车续航里程会大打折扣,还有可能因为寒潮天气挨冻,相关部门届时应未雨绸缪,引导新能源汽车车主有序、理性自驾出行。
需要高度关注的是,未来中国汽车社会的电动化是大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面对未来的电动汽车浪潮,如果不未雨绸缪,从充电硬件环境、软件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前布局,电动汽车“车在囧途”的现象可能越来越多。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近发布的8月充电桩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保有数量为210.5万台,同比增加52.3%。电动汽车和充电桩数量双双攀升,意味着电动汽车充电量也必然增长。678万辆新能源汽车,按照车均50kWh动力电池、年充电循环次数100次估算,全年用电量约339亿度。对于这部分民用电需求,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良性互动,出台政策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波谷充电波峰放电,降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
展望未来,一个保有量数千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社会在加速向我们驶来。与传统内燃机汽车聚合而成的汽车社会不同,“加油-行驶-排放”的单循环之外,数千万辆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储能单元将与智能电网产生巨大的互动,如果不能有序、科学地加以引导和布局,新能源汽车社会将会面临更多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