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A股最缺钱的实控人现身?借钱搞内幕交易被抓现行,3500万元瞬间化水!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0-09 12:41

    ◎作为堂堂上市公司的实控人,公司上市不到半年,竟然缺钱缺到借钱来内幕交易自家股票,最终获利879万元。不过,4年后“东窗事发”,被证监会“没一罚三”,这回要“出血”共计3516万元,显然会更缺钱了……

    每经记者 何剑岭    每经编辑 吴永久    

    图片来源:摄图网

    A股市场多奇葩,昨日一则上市公司公告又让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刷新三观”。

    作为堂堂上市公司的实控人,公司上市不到半年,竟然缺钱缺到借钱来内幕交易自家股票,最终获利879万元。不过,4年后“东窗事发”,被证监会“没一罚三”,这回要“出血”共计3516万元,显然会更缺钱了……

    另外,这只股票早已被ST,目前的股价离历史新低不远,这样一来后市堪忧。

    这只奇葩股票就是ST花王(603007,SH)。

    借钱内幕交易被“没一罚三”

    昨日晚间,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注意到,ST花王发布了关于实际控制人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

    图片来源:ST花王公告

    公告显示,实际控制人肖国强10月8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肖国强涉嫌内幕交易“花王股份”一案,已由证监会调查完毕,并依法拟对肖国强作出行政处罚。

    证监会表示,在2016年12月初到2017年2月下旬之间,肖国强为公司筹划现金分红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消息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肖国强通过3个借用的账户买入公司股份,敏感期后卖出,合计获利879万元。

    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注意到,其中两个证券账户交易花王股份股票的总计3000万元资金均来源于肖国强向镇江市京口区新民洲港口产业园区文广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借款。看来实控人就算是借钱,也要铤而走险了。

    最终,证监会拟决定:责令肖国强处理非法持有的证券,没收违法所得879万元,并处以2637万元的罚款,合计罚没3516万元。

    业绩连年下滑,半年报出现巨亏

    看到这里,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也是服气——堂堂上市公司实控人,竟然要借钱来搞内幕交易,这是有多缺钱呢?

    资料显示,肖国强通过花王集团对花王股份实施控制,目前,花王集团持有花王股份1.34亿股,持股比例39.81%,不过这些股份全部处于被质押且被冻结状态。同时,花王集团共有12.24亿元债务存在逾期情况,其中4.41亿元为股票质押借款,7.83亿元为涉及诉讼债务。花王集团占用花王股份资金余额超过9000万元。肖国强、花王集团已经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ST花王上市以来日K线图

    公开资料显示,ST花王的原名是“花王股份”,于2016年8月26日上市,每股发行价11.66元,也成为全国第二家、江苏首家沪市上市的园林公司。上市后,花王股份拉出13个涨停板,并在当年的11月10日股价涨至71.78元。

    然后,下跌加除权,花王股份的股价一路狂泻,今年5月19日创出了历史新低2.86元/股。也就是说,短短不到5年时间,花王股份市值缩水近9成!就在昨日收盘后,股价也仅仅是勉强站上3元/股,报3.14元/股。

    图片来源:Wind数据

    股价下跌的这口锅,主要得业绩逐年下滑来背。

    Wind数据显示,花王股份自上市后,无论是营收、净利,还是归母净利、扣非归母净利,无一例外全部一年不如一年。最新的2021年中报显示,归母净利和扣非归母净利终于出现亏损,亏损金额均超过5000万元,同比下降2655%和4397%,对于一个总市值仅10亿元的上市公司来说,实在无异于“五雷轰顶”。

    此外,ST花王2021年中报的货币资金仅为8665.49万元,而短期借款就高达3.0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也高达3.27亿元。显然,短期债务压力巨大。

    今年2月25日晚间,花王股份公告称,实控人肖国强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今年5月6日,花王股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证券简称变为“ST花王”。

    如今,这颗内幕交易的“雷”终于爆了。不过,持有ST花王的1.8万名小散们可能会寝食难安——目前ST花王股价距离历史低点已经不远,接下来是不是会向1元股靠拢呢?

    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在这里想多说一句,股民在选股时最好回避在基本面上有劣迹的个股,这些股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爆个雷,炸得你里嫩外焦。A股4000多只股票还不够你选出好票来吗?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入市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宗文接受审查调查,曾任贵安新区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

    下一篇

    奥海科技拟跨界新能源汽车领域 并购标的曾与股东起纠纷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