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从跟随式创新到原研创新 中国药企与投资机构如何双向选择?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9-27 14:38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执行总裁康韦表示,据其观察,跨国企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中国为中心加强本地化;中国的创新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国际化,这意味着未来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有很大的创新合作机会。

    每经记者 岳琦    每经实习记者 林姿辰    实习生 罗石芊    每经编辑 宋思艰    

    从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算起,属于中国医药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走到第6个年头。期间,国内资本市场新政策相继出台,与医药政策相互映照,投资与创新也成为中国医药发展中一对分不开的伙伴。

    这对伙伴分别对应的主体——医药企业和投资机构,在资本市场的大舞台上也面临更多的双向选择。一家企业的药品创新要走哪条路,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投资者更看好具备哪些特质的药企?要取得资本的垂青,搭上融资的“快车”,企业在哪里上市更加合适?

    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多方主体同时作答。近日,在第六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医药企业、投资机构和交易所代表以“投资与医药创新发展”为主题,展开了“三方”圆桌对话。

    授权合作应基于全球视野,自研或授权引进各有功用

    在圆桌上,各位业界代表都阐释出一个信号,国内创新药企的发展应该面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第六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圆桌对话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创新药在中国的处方药中占比不到10%,在人力资本的高水平支撑下,产品必须要有全球市场。”北京加科思新药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印祥表示,伴随着近几年的人力资源成本急剧上升,如果医药企业的产品只针对中国市场,是无法做下去的。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执行总裁康韦表示,据其观察,跨国企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中国为中心加强本地化;中国的创新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国际化,这意味着未来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有很大的创新合作机会。

    康韦以国内药企授权许可的四款PD1产品为例,四款产品的共同之处是满足了未满足的需求、创新效率高价格合适、可用于联合用药,这些特质保证了中国的创新药品得到全球的认同,也说明国内创新药不仅要满足中国市场,还要能满足全球市场。

    目标要定向国际市场,创新药物的落地策略也很重要——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药物,还是花费更多的时间自研新药?是不是因为“走出去”的创新含量高于“走进来”,所以自研或授权许可(license out)就优于授权引进(license in)?

    王印祥认为,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企业要结合市场环境和自身情况综合考量。对于初创型公司,从政府资源的倾斜和资本的考量考虑,无论是否license in,都要判断选择的产品是否存在同质化问题。“如果是中国市场上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企业就不应该做。”

    荣昌生物(09995,HK)CEO兼首席科学官房建民则从两方面认识license in。一方面,创新药企业应该主张原创,产品以自研为主,但生物医药非常复杂,完全脱离环境自研也不现实。所以,这就引出了license in的两个层次,其一是指为了实现技术上的领先,设计满足临床试验的药物,有时需要拿到海外药企某项技术的授权;其二是指针对中国的市场,License in国外较为成熟的产品。

    “第一层次的License in是创新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第二层的license in是对成熟产品的重要补充。”房建民说。

    资本市场更青睐“走出去”模式,药企融资要选对上市地点

    资本市场对于这两种模式的倾向可能会更明显。尽管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市场拓展联席主管鲍海洁表示,港交所上市的医药企业中有些选择License in,有些选择了license out,在符合上市规则的前提下,交易所对这两类公司的态度没有区别,而是把投票权交给市场。

    但华泰证券研究所A+H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代雯表示,从去年到今年,一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更加看重企业及其产品“走出去”的能力。这意味着有license out产品的药企可能在资本市场上更受欢迎。

    可创新绝非一日之功。礼来亚洲基金管理合伙人陈飞表示,虽然从2020年到现在,整个资本市场对创新医药非常关注,但医药产业从跟随式创新转向First-in-class(同类首创)的原研创新,还需要一些差异化。考虑到医药创新背后是长时间的研发过程,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对于药企至关重要,创新药企业如何能在融资过程中坐上“快车”,上市地点的选择也是重要一环。

    “内地和香港两地的投资者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偏好。”代雯对投资者喜好进行了分析,称过去两三年在港交所上市的“18A”公司(指未有收入、未有利润,但符合其他上市条件的生物科技公司)中60%~70%是药企,但在A股市场,医疗器械公司占比超过一半。另外,上市地点的选择与公司的需求和投资人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想做全球临床试验的药企,可能更想在港股上市进行美元融资。

    此外,鲍海洁认为除了融资时间和价格,再融资的难度、时间和审批流程也要纳入公司上市的考量范围内。“重要的不只是上市成本,还有后期有没有持续的法律风险和诉讼风险。这一方面的成本主要包括考虑集体诉讼的可能性、政策的不确定性和监管的不确定性,是否需要聘请法律团队提供法律支持等。”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特别是没有收入的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来说,融资时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王印祥称,A股交易量大,在一级市场融资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为6个月到1年;香港地区市场融资速度快,基本上市以后再融资一星期可以结束。但在香港地区融资对公司及其产品的国际市场化认可程度是一个检验,且其流动性相对来说低一点。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杭州“最贵法拍房”降价2310万元二拍,仍因无人出价流拍

    下一篇

    主力尾盘持续加仓白酒、医疗股 抛售周期板块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