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做好“加减法”,成都攻坚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9-07 22:24

    成都将在“十四五”期末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至68.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0.5%。通过一系列清洁能源替代的攻坚行动,实现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中国70%的碳排放来自城市,到2030年这一比例还将升至80%。尤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减排和达峰,对我国整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这座拥有20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背靠四川清洁能源大省的资源禀赋,给出能源体系重构的“成都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获悉,成都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近日印发《成都市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攻坚方案》)。整体来看,成都将在“十四五”期末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至68.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0.5%。通过一系列清洁能源替代的攻坚行动,实现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总体目标:再提高7个百分点

    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禀赋、能源结构本就差异巨大,城市碳排放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各地区的清洁能源消费结构也不尽相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成都能源发展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份规划,了解到成都也经历过能源结构调整的过程。

    2001年,成都煤炭生产总量占比66.8%、消费总量占比高达47.4%,其生产、生活的能源结构一度以煤炭为主。

    从数据上看,进入21世纪以后的这20年间,成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有了明显改善,煤炭消费持续下降,天然气、电力和油品(成品油)消费比重逐步上升。按照“十三五”规划,到期末非化石类能源消费比重将“力争达到30.3%”。虽然没有查到非化石类能源的实际数据,但根据成都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其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已经达到61.5%,并提出“十四五”期间煤炭消费总量零增长的目标。这一结构,比全国同期24.3%的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优化了不少。

    这次发布《攻坚方案》,成都提出了新的目标: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清洁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稳步上升。力争终端能源电能消费比重达到49.5%、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18%、氢能等其他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清洁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68.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0.5%。

    也即是说,“十四五”期间,成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将再提高7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提高近20个百分点。

    两个替代:火锅店要单独装表

    城市是碳排放的主力。解决碳排放问题的治本之策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也就是俗称的“两个替代”,彻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

    《攻坚方案》中提出清洁能源替代的总体思路是“减煤、控油、增电、稳气、推广新能源”,成都将做好化石能源“减法”和可再生能源“加法”,以电能替代为主,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从而推动实现改变结构、提升比重的目标。

    清洁替代,即形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这是成都“攻坚”的第一项重点任务。

    一方面要“全域减煤”,推进燃煤发电机组环保和节能改造与转型,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另一方面是“加强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方案》提到,电力方面,成都将拓宽川西水电输入通道、提升清洁水电的留蓉配额,将全市电网最高负荷承载能力提升至2150万千瓦。氢能方面,规划建设各类加氢站30座以上,布局合理、便捷的加氢供应网络,还支持制氢加氢一体化试点。天然气方面,推进共约500公里城镇燃气管道建设,实现全域覆盖、稳定安全的供应网。可再生能源方面,则提到分布式光伏发电、垃圾发电等,希望因此新增8.5亿千瓦时的发电量。此外,成都还将推进综合能源系统、新型储能电站、多功能综合一体站的建设。

    成都“攻坚”的第二项重点任务是电能替代。在能源消费环节,不管是以电代煤也好,以电代油也罢,电能替代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以电能为核心的能源消费体系。

    成都将在包括生产制造、农业生产、商业餐饮和居民家庭四大领域,重点领域推进电能替代。到2025年,替代电量将达到60亿千瓦时。

    火锅店、烧烤店是成都餐饮的一大特色,未来几年这些门店都将进行电力能源替换。根据方案,成都将对有条件的门店“单独装表计量,新建独立户号,消除转供电中间加价环节”。

    新能源车:市占率将接近10%

    有数据显示,在全社会碳排放中,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占比约50%;电力位列第二,占比大约是35%;汽车则排在第三,占比大约9%。成都的第三项“攻坚”领域就瞄准交通领域。

    首先是数量提升。到2025年,成都将力争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45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5000辆,累计达到60万辆。

    具体实现路径,比如新增公交车、网约车,就要求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比如共享汽车、工程车、环卫车推进电动化、氢能化换代,以及推进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底,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约622万辆,高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其中,新能源汽车约17.7万辆。若是达成《攻坚方案》中的目标,粗略计算,届时成都新能源车市占率将接近10%。

    其次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充(换)点站、充电桩配置。截至2021年7月底,成都累计建成充电桩3.2万余个。《攻坚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成都将累计建成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6万个以上。

    最后还有轨道交通建设,成都目前共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3条,运营里程达到557.8公里,跻身发展城轨交通的城市前列。按照方案,到2025年,成都还将新增轨道交通运行里程200公里以上。

    “奔腾的流水、过境的大风、普照的阳光、涌动的海潮等自然界的能源,将会通过无数水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光伏光热装置、海浪发电机等载体,转换成电能,造福全人类。”当人们不断向城市聚集,而城市又能够有力地减排,国家电网原董事长刘振亚描绘的这幅图景就将照进现实。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瑞幸咖啡:重组计划正推进,已完成多个阶段性目标

    下一篇

    美国地质勘探局:汤加庞艾西北偏西185公里处发生6.0级地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