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广深政策收紧 大城市人才竞争进入2.0时代?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8-16 18:34

    每经编辑 冷雪婷

    8月2日,广州黄埔区住建局、广州开发区建交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取消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正式取消人才购房政策。此前,深圳也释放信号,人才落户的学历门槛拟由大专调整为本科,新引进人才则不再发放租房生活补贴,高层次人才停止申报……今年4月以来,广东省人才引进、落户购房政策一再收紧。

    近年来,全国大城市已进行多轮“抢人大战”,降门槛、给补贴、建住房……国内各大城市使出浑身解数,各出奇招,吸引人才落户。

    随着“七普”人口数据公布,部分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预期,未来国内各大城市的人才政策是否也会像广州、深圳一样逐步收紧?广深两地的人才政策收紧,是否意味着大城市人才竞争开始进入2.0时代,又是否意味着上一轮大城市的“抢人大战”开始落下大幕?

    一、人才结构优化成深圳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分析,每经智库认为,深圳入户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双双收紧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带来的压力,也有深圳对人才结构优化的布局。

    “七普”人口数据公布后,十年间,深圳以713.7万的常住人口增量领跑全国所有城市。同时,“七普”数据比统计公报中披露的深圳2019年人口数据,多出400万,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对于地盘约为北京的十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广州四分之一的深圳,用“暴涨”来形容人口增量也不为过。

    人口暴增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公共服务资源的紧张,以医院床位数为例,深圳每万人不到36张,远低于全国平均值的64.53张。深圳的学位供需矛盾在全国也是十分突出的,深圳龙华、坪山、福田等多个区连续多年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预警。

    深圳似乎也没有想到人口增长速度如此之快。据《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2035年深圳规划的常住人口为1900万人,目前,深圳仅剩下144万的空间,给未来人口增长留下的空间已然不多。

    此外,深圳这次人才政策的调整,还有另一层深意——人才结构亟待优化。

    尽管深圳人口年龄结构放在全国城市中都是非常有竞争优势,15-59岁的人口比重比全国高16.18个百分点,相当年轻。学历上,每十万人中,就有大专或大学学历以上人口28849人,也就是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学历也是很高的。

    但是从《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及“鹏城英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法规透露出来的信息——“未来5年,深圳将聚焦重点产业和民生领域,吸引集聚100名左右杰出人才,100个左右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000名以上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精尖缺人才,100万名以上各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有限的人口增量空间与人才需求的增量之间,已然显现出矛盾。这也意味着,未来深圳对人才的择取标准,将不再仅仅看学历、职称,而是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更加注重人才类型与产业发展的匹配程度。

    二、人口暴增给城市带来的不只是人才

    面临人口暴增带来城市问题的不只是深圳。

    每经智库梳理国内重点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成因,除了城市大量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生活品质等对人口产生的自然吸附以外,还有近些年助推人口快速流入的另外两个重要原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并入的大量人口和城市抢人大战。

    过去几年,部分城市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直接带来人口统计上的大幅增加。例如,西安市代管西咸新区,带来了97.8万的户籍人口,简阳划入成都,约150万的人口加入成都,同样的还有莱芜带着130万的人口整体并入济南。

    通过人才大战,吸引人才落户,增加人口数量也成为一种常态。国内重点城市基本都加入了人才大战,武汉提出要“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西安决定要“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长沙要“五年吸引100万人才”……各大城市的目标都直指“百万”。

    或者在人才大战助推下,亦或者在人才大战和调整行政区划二者共同作用的推动下,国内重点城市人口急速膨胀。

    在抢人大战表现最为积极的十一座重点城市中,除了天津以外,其余十座城市人口增加量都在百万级别,其中深圳增加量最多713.7万,广州和成都也分别以597.6万和582万紧随其后。

    过去十年,国内重点城市都经过一轮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人口急剧膨胀,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开始显现——高房价、公共资源短缺。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座城市能否提供的优质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等在内的配套资源,已成为其是否具有人才吸引力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2020年,每万人拥有床位数全国平均水平为64.53张。过去十年,人口增长最多的三个城市——深圳、广州和西安,每万人拥有床位数在十一座城市中,低于全国平均,处于垫底水平,尤其是深圳每万人才拥有不到36张,远低于全国平均值。

    人口激增的城市,除了医疗资源的紧张,教育资源也面临着突出的供需矛盾。除了上文所述的深圳学位数存在缺口,像广州2019年市教育局也坦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位供给缺口约为三分之一。

    三、大城市人口的“天花板”

    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文件明确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未来中国城市化的重点发展方向。这意味着规模更“大”是中国重点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如此,但是城市的承载能力毕竟是有限的,目前国内重点城市出台的最新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都对2035年城市常住人口做了上限规划。

    各城市对常住人口的规划,多是依据全国人口发展趋势、人口政策,以及该城市的环境资源的约束等条件,测算出2035年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人口上限数,并根据该数量来匹配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就是说公共服务的供给将依据这个人口规划数。

    未来15年,各个城市还剩有不等量的人口增量空间,其中武汉剩余的人口增长空间最大,还余有767.3万的空间。

    而留给深圳、广州、长沙、成都和杭州的增长空间则比较有限。而且这四座城市,尤其深圳、广州和成都,过去10年人口增长的量已经远远大于未来15年所剩余的量,未来人口增长空间势必受到很大的限制。

    不过有的城市为了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城市规划也预留了一定弹性空间。例如,成都按照规划城市人口上浮20%配置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

    四、需求分化或成大城市人才竞争2.0时代的突出特点

    行政区划调整而并入的人口,是自带资源进入城市的,不会过度挤占现有城市资源。而通过人才大战流入的人口,则会在短期内占用原有常住人口的资源,摊薄人均水平。

    一方面人口快速增加,短期内挑战着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另一方面,2035年常住人口上限的规划,这两个因素势必会影响未来城市对人口的态度,迎接外来人口的大门可能会不同程度的敞开,诸如“来了就是深圳人”一般的做法,可能对一些城市而言,将渐渐成为过去式。

    因此,城市若需适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首当其冲就是人才招引政策。如今,深圳已经开始行动了,收紧入户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这或许是国内重点城市“抢人大战”2.0时代开始的标志。齐头并进抢人模式未来可能切换到各具特色的人才招引模式。

    城市人才政策将出现分化,对于武汉、郑州、济南等人口增量还有较大空间的城市而言,人口数量仍然是主要目标,主旋律可能依然是大力吸引人口流入。

    对于南京、杭州和成都这样人口增量空间不再那么充裕的城市,他们的人才政策未来可能会更加审慎,可能会对人才数量和人才结构进行平衡。

    广州和长沙人口增量非常有限的城市,未来像深圳这样收紧人才政策是有极大可能的,依据产业发展选择性的吸收人才。

    每经智库 冷雪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金域医学: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约10.59亿元,同比增加90.55%

    下一篇

    白云山:吴长海和张春波分别申请辞去常务副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职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